谢颖杨华彬刘丽徐翼印根权金颖康陈英麦坚凝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教研室510623)
【摘要】随着医学专科化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科技进步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冲击,为了更好地对青年专科医师进行培养,亟需改变目前的医学继续教育模式。学术沙龙是一种重要的卓有成效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培养创新探索能力和专科间的交流和合作。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院内学术沙龙的实施情况,表明:贴近临床的主题最受与会者欢迎,学术沙龙的形式、主题的选择、主讲人的选择、持续化、制度化和平等自由的氛围是其实施过程中的要略和努力方向。定期总结、评估和改进有利于学术沙龙的持续高效的进行。
【关键词】学术沙龙继续教育青年医师专科医学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031-02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壮大,医学治疗手段持续改进,新的诊疗方法层出不穷,原有的专科分类体系逐渐显现出其历史局限性,制约了原专科的发展。专科化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新兴亚专科的出现,涌现出一大批有热忱的从事亚专科的青年医师,推动医学朝着更高精尖的水平发展。然而,这些专科青年医师的培养存在专业细化后的弊病,缺乏全科理论实践训练,缺乏临床整体思维能力。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简称“妇儿中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儿童专科医院,其中儿内科就包括呼吸、消化、感染、肾脏、新生儿、风湿免疫、血液肿瘤、心血管、神经康复、心理、内分泌等多个亚专科。为了打破专科培训的专业化格局,为了优化青年专科医师的培养模式,除了完善的医师轮转体系之外,多种形式的学术沙龙的开展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模式。
一、传统医学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教育模式的弊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口迁徙、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疾病谱的迁移和新疾病谱的产生。科学的进步也带动了医学的迅猛发展,医学知识日新月异,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医学信息的传播和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速和便捷,循证医学正逐渐取代经验医学成为主流,医学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能对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提出了更困难的挑战。
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教育以课程体系为框架,强调以单向传授知识、经验和技能为目的,强调“三基”,缺乏新的医学实践。目前的教材和参考专著因编写周期长,内容较陈旧,并多引用过时的“经典”或来自临床所谓的“经验”,无法适应快速更替的疾病谱的产生。而国内的教学方法常常是“师徒”式,教师在进行医学继续教育过程中常常采用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养成了仅仅接受现成知识、处处被动服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与国外的医师相比,我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明显不足,自我学习能力和更新知识能力欠佳。
对于妇儿中心的院内情况而言,多数专科甚至亚专科均有开展程度不一的继续教育。常见的形式是学术讲座,专业性够强,形式却呆板,缺乏交流,缺少学术争鸣,使专科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与目前多学科交叉的现代医学发展规律相悖,也不利于需要更高的整体思维能力的儿科专科医生的培养。不争不明、不交流就不能发展,所以传统的医学继续教育缺乏生气,没有创新,亟需找寻其他形式的继续教育模式进行补充或代替。
二、学术沙龙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对传统医学继续教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时俱进,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和补充,以适应现代医学继续教育发展的要求。以灵活多样的主题、开放的组织形式和自由交流的学习氛围为主要特征的学术沙龙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对于培养青年专科医师独立探索的学术能力、创新思辨的学术品质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加讲与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发挥讲和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它有利于跨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科发展.形成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医学继续教育学术氛围。
三、学术沙龙开展前的院内调查
1.基本数据
在妇儿中心大儿科开展学术沙龙前,教研室就学术沙龙等医学继续教育形式和主题进行院内网络调查或问卷调查。共有128名主治或主治医师以下的青年医师接受了调查,其中包括22名进修医师。研究生或以上学历的78名,占61%。从事儿内科各亚专科的为106名,占83%,其他医师来自于儿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和重症医学部。
2.调查结果分析
在“最喜爱的继续教育形式”单项选择题中有70名(55%)的受访者把票投给了学术沙龙,得票最高,然后从高到低依次是:学术会议(17%)、网络学习(11%)、学术竞赛(5%)、学术讲座(5%)、书写论文(1.6%)。以上数据说明,相对于课程架构的灌输式教学、紧张的竞技项目或缺乏交流的自学而言,主题鲜明、气氛轻松自由、便于畅所欲言、思维火花四溅的学术沙龙更受到青年医师的欢迎。
在“沙龙的主题选择”多项选择题中,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常见病的诊断治疗难点”(93%),还有不少人把票投给了“临床常见诊断治疗误区”(80%)、“跨学科探讨”(77%)、“专科新概念新技术新项目”(67%),也有人选择“科研思维和能力培养”、“危重症治疗”、“少见病的早期预警”和“人文社科类思考”等。以上数据说明,青年医师对临床实用性的理论和技能需求性最大,渴望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对新知识、新理论的接纳程度较高。而举办学术沙龙讨论的主题可灵活多样,贴近与会者需求,能有效地激发参与者的学术思维,活跃学科学术氛围,使众多参与者在高质量的深入讨论中获得充分、高效的学术交流和提高。
在“选择参与沙龙的决定性因素”单向选择题中,“主题是否贴近需求”(39%)和“主讲人的人格魅力”(34%)两项反映了与会者选择是否参与的决定性因素。还有少数人选择了“是否有时间”、“是否有学分”、“持续化”和“宣传是否吸引”等。以上数据说明,选择好主题和主讲人是学术沙龙成功举行的关键,其次要投入人力物力,持续定期举办,会前会后增加宣传报道力度,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的关注度。当然,如果能够申请给予学分就锦上添花了。
以上调查表明,学术沙龙确是一种相当有吸引力的学术交流形式,它除了具备较强的学术性和思想性之外,与会者还可不受身份和研究领域限制而享有思想和言论自由,促进相互交流和合作,使各人的知识和智力为所有与会者共享,从而激发与会者的创造性思维。选择好贴近需求的主题和有魅力的主讲人是成功举办学术沙龙的关键。
四、多种形式的学术沙龙实施方法探讨
在院领导和儿内科主任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十一个亚专科浓厚的学术氛围承载下,妇儿中心儿内科教研室从2011年11月至今共定期成功举办了近40场学术沙龙活动。持续定期多形式的举办和沙龙前后的特色宣传报道使其拥有着忠实的一众“粉丝”,包括本院医师、进修医师、研究生、实习生、护士甚至后勤管理人员。在沙龙周年庆典时会务组把每期的宣传报道、论坛的讨论精华、主讲人的沙龙幻灯、活动相片等宝贵资料集结成册—《杏园的花蕾—妇儿中心儿内科学术沙龙札记》,获得青年医师的追捧,迅速发完,一书难求。然而,在沙龙举办的初中期,虽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却仍比预想还不容易。现就多种形式的学术沙龙在实施过程中的要略与大家进行探讨:
1.学术沙龙形式的确立
目前医学学术沙龙的形式常见的有:专题讲座论坛、病例讨论论坛、主题讨论论坛、论文读书会、网络论坛等。沙龙举办初期,我们选定了前两者作为主要形式进行,每个月进行2次,轮流开展。可是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长期以往我们接受的都是课堂式的“一言堂”教育,我们请来的各专科的专家都会准备相当丰富的内容,把一个半小时的沙龙时间填的很满,这样就流于形式了,与普通的专家讲座无异,达不到沙龙中互相讨论、争论、创新、进步的目的了。我们及时与请来的专家们沟通,将他们主讲的部分压缩到40-45分钟,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与会的青年医师提出疑问、发表见解或进行思维争辩。病例讨论论坛主讲人设定是青年医师主讲的论坛,主讲人将一个较疑难复杂的病例如“审案”一般,随着讨论的深入一一将答案揭晓。这一形式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可是由于年轻主讲人的经验有限,会场的气氛拿捏不到位,常常会出现“冷场”的状况。我们发现这与与会医师会前准备不足有关,所以就至少提前1周将基本病例和问题在院内网络上公开,让网络沙龙先进行预热讨论,同时让与会者能提前学习,充分准备陈述自己的观点,这样一来与会者的参与性增强了,二来主讲人的自信也逐渐培养起来了。另外,我们会同步征集优秀的疑难病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发年轻医师搜集总结病例的热忱,我们也能够提供更多更好的病例与大家分享。
2.学术沙龙主题的确立
学术沙龙选择好主题是吸引青年医师参与的关键。为了能更贴近他们的需求,我们提前在网上进行了主题调研,发现越结合临床实际的主题,譬如常见病的诊治难点、临床诊治误区等等,越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实际开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主题讨论牛奶蛋白过敏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手足口病、小儿营养不良等等切合临床实际的主题的,参与者的人数也特别多,会议室常常人满为患,不少与会者甚至只能全程站着参与讨论。虽然与会者大部分从事儿内科工作,却希望了解更多跨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我们请来了生殖医学科主讲试管婴儿,请来了磁共振和CT室医生讲影像学的选择,请来了药学部的同事将抗生素耐药等。另外,我们会在严谨的学术讨论中增加一些活泼的人文氛围,比如援非的医生讲援非见闻,比如孤独症日讨论孤独症前每个与会者为孤独症患儿绘制加油卡片等。
3.主讲人的选择
主讲人一般采用“轮流坐庄”的方式进行,报名的主讲人需要提前将简介和PPT上交,由会务组审核后,在充分尊重主讲人的意愿下常常建议主讲人采用互动讨论式和多媒体教学法进行,以避免参与不积极,讨论不热烈,达不到预期效果。专家讲座论坛主讲人一般选择亚专科学术带头人或在某方面有突出学术建设的专家,号召力和吸引力都比较强。而病例讨论论坛是年轻人的讲台,听者众多,可由于对年轻的主讲者要求较高,需要精心准备病例、独立主持沙龙和积极调动会场气氛,所以报名者寥寥无几。我们除了多方面进行鼓励和支持外,还安排与病例相关的多专科医师共同主讲,除了可以丰富沙龙的跨专科内容,还可以结伴鼓劲,共同主持,活跃会场氛围。
4.持续化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其实坚持更难。沙龙会务组是由儿内科教研室几个兼职的主任或医师组成,平时需要完成繁重的专科工作和教学工作,像学术沙龙这类性质活动的筹备、宣传和组织工作,只能放在下班后闲暇时间进行。特别是筹备初期,有大量细节的工作需要进行,首先我们选择寻求帮助。教研室除了组建了一支各亚专科教学秘书组成的秘书团队负责上传下达工作外,还组织了一支“博士顾问团”,由多名博士医生组成,负责主题和PPT审核等学术性的工作。其次,学术沙龙与其他的传统形式的教学相比缺乏常规性和习惯性的制度性约束,因此不容易坚持下去。我们将沙龙制度化,通过制度化达到持续化,希望能形成稳定的主持人、稳定的时间地点和稳定的听众群。
5.平等自由的沙龙氛围养成
平等、对话、理解和宽容,这是学术沙龙的精髓,失去了它,沙龙也就不再是沙龙。因此,我们希望能够营造出平等自由的氛围,让更多的与会者在沙龙中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鼓励进行思维争辩。沙龙只有防止其成为某些专家的单向授课课堂,真正虚怀若谷地创造出参与者敞开胸怀进行平等自由交流的环境,它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这正是我们目前努力的方向。
五、学术沙龙的定期总结、效果评估和改进
主办方应该对沙龙的效果给予定期的正式评估。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对沙龙的组织方法、形式、选题、学习效果、实用性等各种指标予以检验。通过定期的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且研究出改进方案,可以将沙龙教学办得更持久、更有效率。
总之,为了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弊病和疏漏,更全面的对青年专科医师进行培养,开展学术沙龙是卓有成效的一种促进方法。但是在活动实施方案上,仍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确保活动能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殷小平.学术沙龙:精神之家与创新之源[J].大学教育科学,2010(5):22-26.
[2]李熙鸿,母得志.谈学术沙龙在医学继续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115-117
[3]黄纯美,方熙茹,丘惠燕.学术沙龙与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医院管理杂志,2011(7):38-39
[4]付晶,李继鹏.三种眼科学术沙龙的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0(08):48-50
[5]柴宝勇,牛晨曦,朱其剑.研究生学术沙龙若干问题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89-92
[6]张忠华.论提高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学习效率的策略[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6-28
[7]唐松林,左彩虹.学术沙龙与知识创新—兼对大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2(4):11-13
[8]罗尧成,朱永东.学术沙龙:一种研究生教育课程实施形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4):55-56
[9]李非.浅议研究生学术沙龙的意义[J].黑龙江教育,2008(03)[J]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