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回肠造口旁伤口感染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1例回肠造口旁伤口感染的护理

陈娟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610072

摘要:总结1例回肠造口术后造口平齐并发伤口感染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该患者造口与皮肤表面平齐,且造口距离伤口太近,粪水易流入伤口导致感染,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病情,综合运用伤口造口护理方法,采取全身与局部抗感染治疗相结合,应用新型敷料进行渗液管理,配合使用凸面底盘加腰带进行造口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历经1月,患者伤口愈合,效果满意。

关键词:回肠造口;伤口感染;护理

回肠造口术是将末段回肠拖出腹壁做一造口,以排泄、转移肠内容物,使受损肠段得以修复的重要方法。回肠造口排出物较稀且量多,含多种呈弱碱性的消化酶,腐蚀性较强,流入伤口易引起伤口感染,而伤口感染会大量渗液,从而影响造口袋粘贴导致粪液渗漏,引起伤口迁延难愈,形成恶性循环。我科2018年收治1例回肠造口术后造口平齐并发伤口感染的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2岁,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因直肠腺癌收入我科,于2018年1月31日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3月21日在全麻下行末端回肠造瘘术,由于造口与皮肤表面平齐,排泄物外泄,流入造口下方切口导致切口感染。患者反复高热,每日换药和更换造口底盘4-5次,费用500-800元不等,且有时夜间更换2-3次,无法入睡,加之伤口疼痛和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导致患者非常焦虑、沮丧。4月1日伤口造口护理中心会诊,制定换药方案,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历时1月,患者伤口痊愈,感染得到控制,造口周围皮肤评分(DET评分)由7分变为0分,低平的造口逐渐凸出皮肤表面,体重由55kg增加到59kg,焦虑减轻,情绪好转,患者和家属满意度大大提高。

2护理

2.1护理评估

2.1.1局部评估造口位于右下腹,为回肠襻式造口,椭圆形,大小约4cm*3cm,高度与周围皮肤平齐,黏膜红润,造口周围皮肤50

%发红,浸渍,伴疼痛和瘙痒,DET评分为7分,造口每天排出黄色水样便约1500ml。伤口位于造口6点钟方向,紧贴造口,大小为6cm*3cm*2cm,基底为75%暗红色,25%黄色(根据RYB伤口分类的方法,即依据创面基底颜色分为红期、黄期、黑期及混合期,红色创面可能处于创面愈合过程的炎症期、增生期或成熟期,黄色创面是感染创面或含有纤维蛋白的腐痂,无愈合的准备,黑色创面含有坏死组织,同样无愈合倾向[1]),渗液量大,与敷料关系为漏出。

2.1.2全身评估患者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感染重,营养状况差,疼痛明显,经历两次手术打击,心理负担重。

2.2换药方法根据评估提出该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主要为造口旁伤口感染、造口平齐以及刺激性皮炎,遵循伤口处理TIME原则(T清除坏死组织,I控制感染,M管理渗液,E伤口周围皮肤护理)[2]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换药方案,目标是控制感染、管理渗液、收集排泄物和保护周围皮肤。具体操作如下:①选择患者空腹时进行,使用温水清洗造口及周围皮肤,测量造口大小,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清洗伤口,纱布轻轻拭干;②伤口内用亲水性纤维银敷料和藻酸盐条填塞,以控制感染、溶解坏死组织、吸收渗液和促进肉芽生长;③将藻酸盐粉均匀喷洒在造口周围皮肤上并用干棉签拭去多余浮粉,再在造口周围皮肤上喷洒3M液体敷料,等待干燥成膜,避免使用含酒精的保护膜对破损皮肤的刺激;④在造口和伤口连接凹陷处使用防漏膏填平,并建立一道防水屏障,防止粪水流入伤口内;⑤将一张12.5cm*12.5cm大小的泡沫敷料中间剪一造口大小的孔,然后将泡沫敷料覆盖在伤口上作为外层敷料,可吸收伤口渗液及漏出的粪水,将造口从裁剪孔露出来,并在造口周围一圈涂抹防漏膏;⑥针对患者的造口类型使用凸面底盘+腰带。换药频率由原来的每日4-5次转为每日1次,逐渐到2天1次,经过以上处理1个月,患者伤口完全愈合,周围皮肤完整,DET评分0分,造口凸出皮肤表面约1cm。

2.3感染的护理除了局部使用含银敷料,同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遵医嘱给予头孢唑肟钠2g每日2次静脉滴注,连续用药7天。敷料浸湿时及时更换,保持床单元及病服清洁干燥。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由23.5*109/L降至4.23*109/L。

2.4疼痛的护理初期患者伤口受粪水污染重,刺激性皮炎也较严重,主诉换药时疼痛明显,疼痛评分达7分,遵医嘱于换药前30分钟给于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止痛,换药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使用含酒精的产品,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2.5营养支持患者由于疾病消耗和手术后长期禁食,营养状况非常差,白蛋白仅25g/L,不利于疾病恢复和伤口肉芽生长。除遵医嘱给于静脉高营养治疗和人血白蛋白输注外,结合患者自身情况,指导进食低盐、低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细嚼慢咽,避免进食易产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豆类等,避免进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如坚果类、汤圆、根茎类食物。患者营养状况逐渐改善,白蛋白升至43g/L,血糖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6心理护理研究发现心理紧张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3],患者历经两次手术打击,且本次病程长,感染、反复发热、伤口恢复缓慢、频繁换药、造瘘后自我形象的改变等均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所以做好心理护理非常必要。嘱家属多体贴、关心患者,适时进行安慰、鼓励;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多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鼓励患者勇敢战胜疾病。及时和患者沟通治疗效果,让其看到伤口愈合的希望,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2.7健康指导鼓励患者多下床活动,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以散步为宜,避免久蹲、提重物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通过指导-参观-自我护理模式使患者和家属逐步掌握肠造口的日常护理技巧,并学会造口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方法。

3小结

回肠造口的粪液中含有多种呈弱碱性的消化酶,有较强的腐蚀性,流入伤口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伤口感染会大量渗液,从而影响造口袋粘贴导致粪液渗漏,引起伤口迁延难愈,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也增加护理难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造口旁伤口的护理关键是收集好排泄物,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伤口恶化,预防伤口愈合过程带来的造口并发症[4]。

本案例采用湿性愈合疗法,遵循TIME原则,配合全身抗感染、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综合治疗,有效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减少了换药次数,减轻了换药疼痛,同时也减轻了医务人员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刘勤,曹志军.伤口换药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07,9(2):183-184.

[2]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

[3]周芳,吴玲.伤口护理中患者常见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7,20(5):477-478.

[4]高丽霞.1例回肠造口旁切口感染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