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研究

滕秀英1王杨2塔娜2

滕秀英1王杨2塔娜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1-0416-02

【摘要】目的评估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诊断标准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按照拟定的疗效标准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结果针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为70%。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临床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此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本病疗效肯定,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经济且无任何副作用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疲劳综合症针刺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根据199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修订的诊断标准[1]:

(1)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持续6个月或6个月以上,充分休息后症状不缓解,且目前患者职业能力,接受教育能力,个人生活及社会活动能力较患病前明显下降。

(2)同时或至少具备下列8项中的4项。a、记忆力或注意力下降;b、咽痛;c、颈部僵直或腋下淋巴节肿大、触痛;d、肌肉疼痛;e、多发性关节疼痛;f、新出现的疼痛;j、睡眠紊乱(失眠或嗜睡);h、劳累后疲劳或肌痛持续。

(3)排除原发病因可解释的疲劳;排除精神病药癖等。

1.2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并能够进行三周不间断治疗者。

1.3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2)患者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和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3)患者晕针,不能接受针刺治疗者

1.4病例来源

本研究对象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2009年12月-2011年3月期间符合要求的患者200人,并随机分成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

2研究方法

2.1分组方法

本研究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合格受试者采用简单的随机抽签法分配为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可比性分析说明,年龄、性别、病程、发病性质和类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针刺治疗组10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者19岁,病程最长者6年,最短者6个月。对照组10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5。5年,最短者6个月。

2.2疗效评估方法与指标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1987年制订的疲劳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及1994年的修订标准,制订标准如下:临床治愈:主要症状疲劳完全消失,次要症状有4项或4项以上消失,能正常学习、工作、生活。有效:主要症状(疲劳症状)基本消失或休息24小时疲劳症状缓解,次要症状有4项消失,能做轻微体力劳动。无效:主要症状和次要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按照以上标准在治疗三个疗程后进进行评估(21天)。

2.3方法

2.3.1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10丸,每日3次,口服。六味地黄丸8粒,分三次服。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劳、慎房事,适量运动等。

2.3.2针刺治疗组取穴:百会,神庭,巨阙,双侧四神聪,眉冲,完骨,内关,神门,三阴交,照海,太冲。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用30号1.5寸毫针,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以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后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期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劳、慎房事,适量运动等。

2.4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

3结果

表1两组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临床疗效分析

组别例数临床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针刺治疗组1006829397%

对照组10031393070%

注: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3周治疗后,针刺治疗组一百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一百例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4讨论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现代医学新认识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持续或反复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虽无严重化倾向,但可以明显降低工作能力和效率,甚至无法继续工作和学习,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推测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内分泌代谢紊乱、精神神经疾病有关[2]。许多调查资料表明.长期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和营养结构不合理.生活不规律,以及应激造成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以及骨骼肌的病理变化等,均与该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治疗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的作用[3]。中医学并无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病名,然而就病因与临床症状来看,可归属中医学“郁证”与“虚劳”的范畴。郁证、虚劳含义甚广,包括现代医学多种精神、神经及慢性虚弱疾病。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虚损篇》认为,“虚劳有五:肺劳损气,脾劳损食,心劳损神,肝劳损血,肾劳损精”。“郁证”多由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引起的以气机郁滞为主要病机的慢性疾病。长期紧张、忧思过度导致阴阳失调、气机不畅、神气亏虚等症候,与慢性疲劳综合症最为相似。故治疗时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醒脑安神。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眉冲、完骨、神门以醒脑安神,取内关、巨阙、太冲以疏肝解郁,取三阴交以养血健脾柔肝安神,取照海滋水以涵木,潜阴以安神。合而成方,达到治疗的目的。从临床的研究来看,针刺对治疗此病疗效肯定,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经济且无任何副作用的方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袁萍,梁伯衡.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流行病学特征[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3,30(2):70.

[2]NiluofarAfariandDedraBuehwaht.ChronicFatigueSyndrome:AReview.AmJPsychiatry,Feb,2003,160:221.

[3]赵建明,张枢.针刺抗运动性生理心理疲劳作用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