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59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分析

刘莉

刘莉

(辽宁省北票市中医院内二科122100)

【摘要】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以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研究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疗效对照中,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3.33%,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的疗效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4-028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的疾病,它发病急且变化速度快。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患者出现持久的胸部疼痛、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等,严重者会引起心脏猝死。所以,抑制心肌梗死发病、降低其发病率和做好早期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常关键[1]。本文主要就我院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本次所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表现为胸部闷痛、心力衰竭、休克、发热、心律失常等;且均经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随机法将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7;患者年龄在4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1.2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9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5:14;患者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1.45)岁;患者病程为1~12年,平均病程为(4±1.23)年;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者常规吸氧、营养支持,保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钙以及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一次0.3g,一日一次,5天后改为0.15g;口服低分子肝素钙0.4ml(5000U),一日二次,1-2周为宜;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疗程。

1.4评定标准

治疗后,从显效、有效和无效等三个方面对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显效:对患者身体各项进行检查都恢复或者如胸部闷痛、心律失常、休克、便秘等症状得到控制,且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改善或者有明显效果,健康状况有所好转,生活能够恢复正常;无效:患者通过治疗,病情没有明显的改善,身体机能不能恢复正常,同时不能进行灵活的日常生活,甚至病情加重[2]。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和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对照中,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3.33%,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情况对照(n/%)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研究组2915(51.72)13(44.82)1(3.44)96.55*

对照组3010(33.33)12(24.00)8(26.67)73.33

注:总有效率=(显效+有效)/组例数×100%;表中,*表示与对照组,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急性病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原因众多,病情严重、发作极快,在患者年龄、伴随糖尿病的发作几率、左心房的射血值等方面有特异表现。心肌梗死患者在其4-6天内心肌坏死逐步完成,如果患者没有在这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极易造成患者的残疾或者猝死[2]。然而,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救治期间,心功能会逐渐衰竭、且会发生休克等症状,治疗的效果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医护人员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应用治疗措施,提高确诊准确度,及时展开治疗,进而加强心肌梗死患者的治愈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0.5-1h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所以,医护人员对心肌梗死患者要加强重视程度、始终坚持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同时控制患者溶栓时间,采用药物及其它一些辅助治疗方法,控制患者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症状的发生,有效降低心机梗死患者心脏猝死的发生率。

溶栓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效果明显,1小时之内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降低死亡率。但是,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4小时内在为其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所以在进行溶栓治疗时,需给予患者心电图的监护、供氧及其它的一些处理之外,还应该依据溶栓疗法为参考方案,尽可能为患者快速准确的体检、确诊和ECG检查,选择患者条件的同时排除溶栓治疗禁忌证。确定溶栓后,快速的开始对患者进行尿常规、心肌酶谱、血型、血小板、出凝血时间以及血常规等各项检查,随时做好抢救准备,在等检验结果的同时,准备好实施溶栓治疗的准备工作。

本次研究表明,两组疗效对照中,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3.33%,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溶栓治疗的疗效较为确切,不仅能够有效的抑制患者的胸部疼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症状,而且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佩哲.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4,11(01):121-122.

[2]黄春.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10):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