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兰
(四川教育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增设趣味运动项目势在必行。它能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锻炼各种能力以及增强体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锻炼平台。本文就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增设趣味运动项目,学生所获收益进行剖述。
关键词:趣味运动;高校体育课;益处
趣味运动是融娱乐与体育为一体,以体育技能、技巧、及行业技术能力为主要手段,克服人为设置的种种障碍,使参与者和观看者以开心解郁、陶冶情操、调节生理、心理机能,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1]。将趣味性融于运动中,在锻炼的同时感受运动的乐趣。它着重表现的是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拓展人的综合素质,发觉自身的潜能,全方位的锻炼各方面的能力。趣味运动具有趣味性、合作性、娱乐性、观赏性和广泛性特点,内容丰富,项目繁多,随着我国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这项运动也生机盎然。
1国内体育课的开展情况
我国高校体育课无论是在教材上还是在授课内容上虽然经历了多次改革,但在实质性质上还是一些小范围的变化,培养的目标依然是以竞技运动技术为主;开展的形式也是以走、跑、跳、投和球类运动为主,虽然授课形式改为了以选修课方式,表面上看似加大了学生的自主性,比中小学受限制和死板枯燥的学习内容要好一些,但实质上还是竞技运动。另外,在传统的应试考试中,学生首先考虑选择的还是看哪种运动易学、好通过,对其自身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受益并不看重。而且,大多学生认为从体育课中得不到乐趣,兴趣不大,学校对其想要达到的培养目的效果不佳。
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统计表
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统计
通过对喜欢的运动项目调查发现:对趣味运动感兴趣和表示很有意义和有意义的人数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34%,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趣味运动持肯定态度。
2强化趣味运动意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最后一个深造地。高校的教育目的就是向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具有高知识高技能综合素质强的现代科技人才。而当今社会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因大部分工作都不是可以单靠个人能力所能完成,现代企业更注重的是合作能力,团队意识和综合素养。而趣味运动精神所体现的最重要的就是集体利益,它的开展正符合这种新环境新形式。内容新颖有趣,形式变化多样,操作简单易学,气氛活跃激烈,参与人员大众化且门槛低。更重要的是在趣味运动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协作能力的机会,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不仅能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更能为学生进入社会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受得起竞争和失败的考验提前作好了准备。
3增设趣味体育项目的重要性
3.1有利于集体合作意识,促进个体社会化水平,培养团队精神。
当代大学生是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有着崇尚自我,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漠等特点,尤其面临就业难的境况更为突出。据了解很多高校运动会都还是以田径运动会为主,趣味运动也只是在个别学院的学生活动或团组织生活中开展,范围狭小、成效甚微。通过在高校体育课中增设趣味运动项目有利于学生可长期进行协作活动,从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适应力;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考虑问题先从集体利益出发,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今后走向社会更好地适应企业环境,增加就业法码。
3.2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
众所周知,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自尊心较强,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是与父母相处或独处,缺乏交流,行为偏执。而趣味运动大部分项目是要同伴的配合共同完成,如我们所熟悉的“木屐比赛”就是要求选手在反复的练习过程中,相互磨合,取长补短,协调配合,最后达到步调一致。这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动学习,互相交流,融洽关系。在不断的练习和激励中,感受学习讨论的乐趣和集体胜利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使学习效果得以提高。
3.3锻炼自身各种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趣味运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变,既有体现整体的也有表现个性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运动中开动脑筋,随机应变,不仅锻炼他们的应急能力和意志品质,而且能培养人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因难的能力,锻炼他们的体力和智力以及果断决策的能力。
3.4学习掌握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促进终身体育。
学生在运动过程中,不仅从中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基本技能,并能从中锻炼身体,增强体魄。学生经常参加趣味活动,在今后快节奏,且压力大的工作、生活中能更好的适应;驱除疲劳,调节心理,使之达到心情舒畅,身心愉悦,促进工作效率,更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4建议
4.1对高校学生这个群体,有针对性的制定在体育课中开设趣味运动项目的具体内容。
4.2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材改革,增加实用和实效性,健康和健身性。
4.3改革学生成绩的考评办法,由单项性转为多项性综合考评,由纯竞技性转为健康健身性考评,由绝对考评转为相对和过程性考评。
4.4通过校园媒体多宣传趣味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它的有益性,构建趣味运动兴趣小组或协会,多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
参考文献
[1]廖诗方.浅谈趣味体育[J].体育世界(学术版),1997(5).
[2]赖天德.试论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改革[J].中国学校体育,1998.
[3]赵立.论快乐体育的本质[J].福建体育学院学报,1994.
[4]季克异,季浏.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5]钟启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