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艳孙丽霞(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云南昭通657000)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2-0260-02
严重创伤病人多数是因意外事故、车祸、人为伤害而至伤,其特点是发病突然强烈、病情重、变化快。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密切配合,动作协调,认真对病人执行严密细致的监护,才能取得抢救的成功。本组35例患者除3例因失血过多而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在抗休克后行急救手术治疗,使创伤引起的原发病得到迅速治疗和基本控制,术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62岁,平均33岁。其中车祸22例,高空坠落5例,搅拌机搅伤6例,爆炸伤1例。本组病例中绝大多数是多数是多发骨折复合伤,经过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除3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2护理体会
2.1快速准确鉴测生命体征:立即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取头侧平卧位,头部抬高15度,下肢抬高2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有利于呼吸循环功能的恢复。及时认真观察记录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及意识的改变,对于医生准确掌握病情,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2维持有效的血循环量:严重创伤病人由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而导致血液动力学紊乱,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是创伤抢救的首要任务。我们应果断地开放两条静脉通道,若穿刺困难应及早作静脉切开置管。输液的速度要快,要确保液体和药物快速和充分进入体内,使重要器官都能得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同时立即配血,在等待配血过程中,扩容宜先输晶体液,以平衡液为主,另外还可以输入一定量的胶体液如低分之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等,主要用以维持胶体渗透压,扩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在输液过程中要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休克控制后,应将输液速度适当调慢,避免发生心衰和肺水肿。
2.3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给氧:严重创伤病人常有呼吸功能的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吸氧后可改善缺氧状态,纠正缺氧对机体的危害。在病人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紫绀时,应立即给以鼻导管给氧,氧流量为2~4L/min,低流量持续吸入。吸氧过程中需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清除和吸出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以防误吸窒息。
2.4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创伤病人因失血量大,病情发展迅速,休克一旦发生,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使机体组织缺血、缺氧,引起体内无氧醇解,酸性代谢物质的增加会加重休克的发生,使机体各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下药降,应早期使用碱性药物,并随时观察记录尿量,检查尿的酸碱性,调节碱性物的剂量。为了准确记录尿量,休克病人应给予导尿并保留尿管。
2.5术前术后护理:由于创伤患者多为开放性伤口,对于急需手术,应于术前根据病情迅速作好相应的准备。术后除常规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脉搏、血压、呼吸、体温外,还应随时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肢端循环及伤口渗血情况。对手术后不能翻身的病人要定时被动翻身并按摩受压部位,避免褥疮发生。对不能咳嗽或全麻的病人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以吸痰,避免发生坠积性肺炎。
总之,严重创伤的病人病情重,病情复杂易出现并发症,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首先要处理好呼吸道梗阻,活动性出血等紧急情况,防止和避免增加损伤加重病情。同时还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点,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技术,积极配合医生,就能挽救病人的生命,提高生存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