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峰1张伟峰2
(1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2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
【摘要】本研究通过在我科自然分娩的1649例产妇,跟踪调查产后抑郁症及产后精神病的发病人数,介绍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病因,讲解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对策,对做好母婴保健提供指导。
【关键词】分娩产后抑郁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3-0274-02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我国大约有50%-90%的产妇会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产后抑郁症通常在6周内发病,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或可于产后2~4个月发展为产后精神病,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产后抑郁不仅对产妇有较长时间的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因此,关注孕妇产前、产时、产后的护理是必要的。
妇女从妊娠到分娩是经历一次非常强烈的身体和情感体验,也是一次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过程,加上女性脆弱敏感的个性特征,妊娠尤其是分娩后家庭及社会支持不足以及角色的改变,易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给母婴、家庭、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危害,为降低其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科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及措施。我科对46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改变分工模式,责任包干病人,准确评估产妇生理、心理状态,并针对不同护理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观察2010年1至2010年12月在我科自然分娩的1649例产妇。孕周29-42周,年龄17-46岁,排除精神智力障碍、颅脑疾病及损伤、内分泌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
WHO(世界卫生组织)把产褥期有关的精神行为紊乱分为轻度和重度两类,前者是指产褥期抑郁,亦称为产后抑郁症,后者是指产后精神病[1]。本研究通过对我科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爱德堡产后抑郁表的调查,调查发现其中产后抑郁症46例,产后精神病0例,在我科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2.79%,低于国内外的报道(3.5%-54.5%)。
1.2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跟一般抑郁症一样,显著特征表现为:(1)情绪方面:常感心情压抑、沮丧,行为表现为孤独、不愿见人或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每到夜间加重;(2)自我评价降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丈夫关系不协调;(3)创造性思维受损:行为上反应迟钝,注意力难以集中;(4)对生活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出现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性欲减退,还可能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恶心、便秘、泌乳减少等,病情严重者甚至绝望。
2.产后抑郁症的病因
本疾病的病因较复杂,一般认为有多方面因素,但主要考虑产后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和社会心理因素。
2.1生物学方面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水平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黄体酮和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
2.2社会家庭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夫妻感情不合、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
2.3产科因素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因素。产妇分娩时对疼痛不适、恐惧、烦躁,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导致难产[2]、滞产、手术产,进一步加重产妇不安的情绪,诱发产后抑郁症。
2.4产妇心理因素母亲角色不适应,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保守固执的产妇好发此病。
3.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对策
3.1定期孕期产前保健。
产前保健包括对孕妇的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孕期营养和用药,及时发现处理异常情况,对胎儿宫内情况进行监护,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3]。充分评估每位孕产妇,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对有可疑或有孕期抑郁倾向者、有围生期抑郁史再次怀孕者、有不良情绪、心理障碍者,应及时做好孕期心理咨询及护理,排除产妇心理障碍和不良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此外采取人性化服务,孕妇在门诊产检候诊等待中提供水和食物,循环播出有关电视宣教片,鼓励孕妇积极参加门诊孕妇学校听课,使孕妇认识到妊娠和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获得分娩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
3.2产时给予产妇安慰、鼓励、帮助,心理上持续的支持。
临产后做好产前、产时、产后健康教育。在分娩中助产士教会其如何在宫缩阵痛中运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按摩腰骶部,背部。给产妇梳头、擦汗、更换尿垫,播放轻柔音乐。舒缓产妇紧张、痛苦、焦虑的情绪。实施人性化的服务,避免检查次数过多(肛诊或阴道检查)。尽量回归大自然式的分娩,做好基础护理。责任包干病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娩中产科医护人员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语言是信息传递最好的媒介,亲切、友善的语言会增加产妇的信任,通过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倡导乐陪伴分娩,可以减轻产痛,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分娩[4]。允许家属陪伴,爱人给予关怀和照顾,缓解产妇紧张的心理。及时补充易消化的食物和水分,保持营养和体力。
3.3分娩后母乳喂养,建立感情。
产后母婴同室,产后30分钟内实施母婴皮肤接触及母乳喂养。产妇与婴儿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使产妇缓解因分娩痛带来的心理压力,舒缓产妇紧张的情绪,体会做母亲的幸福感。做好分娩后的宣教及母乳知识宣教,使产妇获得母乳喂养知识和技巧。通过新生儿吸吮反射,刺激子宫收缩,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为母乳喂养奠定基础。
3.4提供舒适安全的修养环境。
产后需给产妇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病房内摆放绿色植物、电视、微波炉、冰箱、隔帘、饮水机、卫生间配置坐式马桶及淋浴器。室温在22-24℃,湿度50-60%。每日空气消毒2次。限制陪护,减少探视,治疗与护理集中操作,保证产妇的充足休息和睡眠。
3.5产后护理,实施责任制护理,护理工作集中治疗与护理。
责任护士要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与感受。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指导母亲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正确护理方法[5]。教会产妇和家属新生儿沐浴,眼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的知识和技巧,并让产妇参与其中,激发她们积极的心理反应,体会为人父母的快乐。指导产后健身操,做产后健身操有利于体力恢复、排尿及排便,避免或减少静脉栓塞的发生,且能使骨盆底及腹肌张力恢复[6]。对分娩经受了异常痛苦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尤其是敏感问题,如婴儿的性别、孩子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产后体型的恢复等应尽可能避免。
3.6安全护理。
护理工作中注意患者心理变化,责任护士经常与产妇谈心,观察情绪变化,如有改变,一反常态,辨别真假,及时稳定患者情绪,避免不良安全事件发生。加强中夜班护理巡视。
3.7饮食护理。
量不宜过多,食量可以比孕期稍增,最多增1/5的量。如果奶水正好够宝宝吃,则与孕期等量就好。均衡营养,食物品种多样化,荤素搭配,避免油腻的食物;禁食生冷类食物;避免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吃深色素的食物,以免疤痕颜色加深;多食鲜奶、鸡蛋、肉类高蛋白质食物,帮助组织修复;补充纤维质,多吃水果、蔬菜,以促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发酵食物不要吃,以免胀气;产妇宜多吃含铁质食物补血。禁食生冷类食物。
3.8健康宣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语言温柔、亲切友善。
医务人员态度要和蔼可亲,按时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向产妇宣教会阴伤口及腹部切口的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乳房的护理,讲解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新生儿出生证明的开据须知,疫苗接种的时间及复查地点。产后42天门诊复查的重要性。教会产妇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主动关心,鼓励她们,并发挥哺乳母亲间的互相交流和鼓励的效应,使产妇尽早进入母亲的角色。
3.9网络医院平台服务。
我院于2009年6月开展了网路医院平台工作,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将网络延伸服务做为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扎实开展的一项新举措。网络平台提供预约服务、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健康体检服务、孕期保健常识、产后复查、婴儿预防接种短信提醒服务。对住院分娩的产后抑郁症产妇加强出院跟踪随访,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产妇的动态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疏导解决。
3.10社区保健。
产妇出院后,由医务人员与社区保健组织取得联系,出院后由社区保健组织进行有效的宣教、产后随访指导、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4.讨论
由于社会、家庭、经济、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发生产后精神行为紊乱是正常的,但会危害到产妇身心健康、婴儿生长发育及行为发展,影响婚姻关系、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以及其他不良影响,作为产科工作人员应该提高对产后抑郁症的认识,制定护理对策,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总之,对产后抑郁的产妇进行优质护理服务,责任包干病人,实施基础护理,1对1的服务,用细心、耐心、热心、爱心对待每一位产妇。加强产妇的自信心,顺利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帮助其做好适应性调整,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病率,减少其对母婴及家庭的影响,是做好母婴保健的一项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席伟.助产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7.
[2]顾建英.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西部医学,2009,(01):5.
[3]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4.
[4]惠爱玲.浅谈孕产妇心理健康与护理.社区医学杂志,2009,(03):54,55.
[5]林秀荣.如何做好孕产期的健康指导.才智,2009,(0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