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下一片自信的阳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洒下一片自信的阳光

刘忠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初探

江苏盐城市北龙港初级中学刘忠

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型公民。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仅要求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而且强调“具有良好的体魄和心理素质”“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人的个性也是教育的本质和职能所决定的。教育是一种生产,是一种创造,是关于“人”的生产和创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新世纪的人”是一个真正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同样的人,是一个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

自信是一种正确、积极的自我观念和自我评价。积极意味着一种对自己的认可、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与自信相对的是“自卑”和“自负”。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成功,是靠自信推动的。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心的丧失。我们也不难发现: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则愈自信;反之,愈是自卑,愈会失败,愈会导致更深的自卑。应该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在自信中走向独立,不断取得成功。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播知识,而且也是培养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信心,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给学生以自信的阳光,伴他们走上成功之路呢?

一、立足课堂教学,努力营造激发学生自信心的氛围

1.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性差异

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智力元素的不同组合造成学生的智力差异。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如教学《春》一课时,在学生预习、整体感知后,以我让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喜欢讲演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演说春天的美;朗读好的同学则可以尽情地读、美美地读;擅长绘画的同学可以画一幅“春光图”……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采取表演法、赏析法、探究法、评点法、辩论法等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实践表明,如果老师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与交流,那么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展示才华、培养自信、发展智力的过程。

2.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教学关系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打破束缚学生的所有枷锁,与学生平等对话。马卡连柯说过:“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人格和真理面前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气氛,使学生真正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己是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人。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微笑、多一点信任、多一点宽容,尽可能把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双向互动的,教师的观点不一定就是唯一正确的观点。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并及时给予赞美与鼓励,可以用热烈的鼓掌,热情的喝彩,也可以用只言片语的赞美、微笑点头认可等多种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给学生以褒奖。杰丝·雷耳说:“赞扬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语文教师要对学生尽可能的以赞扬代替批评,以多赞扬代替多批评。正确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成功者的“自我意象”,并以此唤起学生对学习语文和对生活的自信心。

3.善待学生的不足,帮助学生养成乐观的态度

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人格的特质。遇事乐观开朗的学生大都较为自信,相反,遇事悲观的学生则大都自卑。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错误导致了经验的积累,促进了成功,学生有权利尝试错误体验成功。课堂上,教师要善待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乐观的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学生敢想敢说,敢争敢辩,在出了错误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也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不颓唐不自卑,相信自己,并能主动调整情绪,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在不断总结中完善自我、培养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丰富学生对自信心的体验

新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健全人格、培养自信的好教材。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找到语言训练与培养人格的结合点,做到教书育人的完美统一。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感受、领悟、欣赏、批评的权利交给阅读的主体——学生,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要充分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差异,珍视学生个体在阅读中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即使是很肤浅幼稚的,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细心的呵护、耐心的引导,经常用肯定性的评价来激励学生,让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树起人生的信心。

广泛的阅读,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尊重学生阅读的习惯,让他们读自己喜欢读的书籍、报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青少年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不会厌烦,才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于是我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我经常与他们讨论作品里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渐渐地,我发现与我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们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广。现在,班上的不少学生都喜欢上了中外名著:《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黎圣母院》……这些作品中主人公的自信、勇敢、坚韧、善良、正义的品质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打下了坚实的烙印,而且阅读过程本身及交流时的侃侃而谈使学生领略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自己和未来充满了信心。

三、鼓励个性化写作,使学生的自信心不断升华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长期以来,教学中往往重写作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主体性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命题一直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权,学生没有丝毫选择,写什么不容商量。这种教师一统写作教学的局面,往往导致学生没经历、没体验、没话说。在经历多次搜肠刮肚的折磨后,大多数学生对写作感到头疼,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自信心。

一位教育家说:“只要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在写作教学中,我并不完全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而是从实际出发,选一些学生最最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写作内容;同时搜集了一些在报刊上或作文选上发表了的文章,展示给他们看。让他们知道,只要认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就是作文了,以增强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作文批改时,忌要求过高,把作文改得面目全非,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要从实际出发,讲究评改方法。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自评、互评可以帮助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另外还得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给他们开辟发表佳作的园地,如定期选编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办手抄报、推荐发表等,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四、积极开展切实有效的实践活动,探索培养自信心的新途径

修订后的新大纲特别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社会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农村学生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也是长期封闭的生活、缺少实践活动造成的,只有通过多次活动,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与交际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

语文老师是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演讲、辩论、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增强自信心。除了语文书本中规定的活动之外,教师应挖掘课外资源,多组织一些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词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猜灯谜、、朗诵比赛、讲故事、采访、主持节目等。这些活动由易到难,从学校走向社会,逐步展开。长期坚持下来,每个同学都有多次在大同学们面前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激发了学习乐趣,又挖掘了潜能,培养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对学习和人生的自信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语文教师只有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课内外语文资源,通过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循序渐进的引导,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给学生的人生洒下一片自信的阳光,并最终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