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Fg)含量测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纤维蛋白原(fibrirlogerl,Fg)含量测定

张艳影杨静

张艳影杨静(黑龙江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15001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01-0195-02

【摘要】直接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可反映纤维蛋白原增高或减低的实际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Fg)是参与血液凝固的一种血浆蛋白质,称为凝血因子,在止血与血栓方面的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

1测定方法分类

Fg的测定方法众多,大体上分五大类:①基于加入凝血酶后形成纤维蛋白的方法,即功能测定法或可凝固蛋白法;②物理测定法如热沉淀法;③化学测定法如双缩脲法;④免疫学测定法;⑤纤维蛋白原含量直接推算法等。

(1)功能测定法:即凝血酶法,系在被检血浆中加入凝血酶,血浆即凝固,其所需的时间长短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负相关如Clauss法。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又可再分为测重法,酚试剂比色法和紫外光度法、测氮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被检血浆的纤维蛋白原实际含量可从国际标准品参比血浆测定的校正曲线中获得。这类方法中的冯-克劳斯法(Clauss法)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日常测定,是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推荐方法,并被WHO推荐为纤维蛋白原常规测定的参考方法;改良Jacobsson法结果准确可靠,被WHO推荐为纤维蛋白原测定的定值方法。

(2)物理、化学测定法:这类方法又可分为盐析法(包括加亚硫酸钠、硫酸铵或氯化钠盐析后,沉淀用蛋白质显色剂显色或用比浊法测定)、热变性沉淀法、双缩脲比色法和电泳法等几种。这类方法多数比较简单、快速,特别适用于急诊检验。缺点是特异性不强,所测的不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部分的降解产物和(或)其他蛋白,有的方法精密度较差。

(3)免疫学方法:是将纤维蛋白原作为抗原免疫动物,制成多克隆或单克隆抗体。然后用免疫胶乳、反向血凝、免疫比浊、单向免疫扩散、火箭电泳以及ELISA等方法测定。优点是大部分方法比较简便,但缺点是所测的不仅是可凝固的纤维蛋白原,可能包括了它的降解产物(因为它们有共同抗原),也可能包括了异常纤维蛋白原(dyfibrinogens,由于基因突变所产生的一类无功能的纤维蛋白原)。

(4)纤维蛋白原含量直接推算法:也叫凝血酶原时间衍生纤维蛋白原法(简称PT衍算法,PT-Der法)。准确地说,此法属于功能测定法范围,因其应用非常广泛,故此处单独列出。此法系自动血凝分析仪在测定PT时,通过衍算法得出纤维蛋白原含量。其原理是:当PT测定完成时,全部纤维蛋白原均变成纤维蛋白(相当于Clauss法在血浆中加入了凝血酶),其形成的浊度与纤维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因此,不需另加任何试剂,即可由浊度直接推算出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此法精密度相当高,据报道,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正常范围时,该法与Clauss法无显著差异;但当纤维蛋白原减低时,结果可能偏高,故用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者应慎重。

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繁多,其中功能测定法测定的是有凝血功能的纤维蛋白原,特异性较好,在临床应用广泛,在此以冯-克劳斯法(Clauss法)和改良Jacobsson法为例进行介绍。

2标本采集

109mmol/L枸橼酸钠与血液按1:9比例抗凝。

3参考值

成人2~4g/L,新生儿1.25~3g/L。

4临床意义

Fg含量测定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包括肝脏疾病)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及溶栓治疗的监测。

(1)纤维蛋白原减少:原发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的病例极少。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症是极为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此患者肝脏不能合成纤维蛋白原。男、女两性均能发生,但以男婴为多见,患婴出生时,半数出现脐带出血。其血液凝固缓慢或只有部分凝固。

继发性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原因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酶溶解纤维蛋白所致。如胎盘早剥,分娩时羊水进入血管形成血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使血中纤维蛋白溶酶活力增加,溶解纤维蛋白,消耗了体内原有的纤维蛋白原,使其含量减少。有时可降至0.5g/L以下。

严重的肝实质损害,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坏死、慢性肝病晚期、肝硬化等都可出现纤维蛋白原的减少。此类疾病还常伴有凝血酶原及第Ⅶ因子缺乏,也提示往往是病情严重的先兆。

溶栓治疗过程中,Fg含量减少,因此,Fg测定可用于溶栓治疗监测(UK、t-PA)、蛇毒治疗(抗栓酶、去纤维)的监测指标。此外,严重的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也可见于肺及前列腺手术中。

(2)纤维蛋白原增加: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其增加往往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反应,常见于下列疾病:

①感染:如毒血症、肺炎、轻型肝炎、胆囊炎、肺结核及长期的局部炎症等。

②无菌炎症:如肾病综合征、风湿热、恶性肿瘤、风湿性关节炎等。

③其他:如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月经期及妊娠也可见轻度增高。

(3)纤维蛋白原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纤维蛋白原含量可能在正常范围,但纤维蛋白原有质的异常。主要是纤维蛋白原分子的一个多肽出现了一个异常的氨基酸,临床上可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出血倾向。

参考文献

[1]林发全,李明芬.不同血凝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可比性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17期.

[2]顾国龙,潘瑾.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1年03期.

[3]罗桂英.PT—演算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探讨[J];江西医药;2003年04期.

[4]段樱,郑晓丽,刘蕊.国产凝血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在CS190血凝分析仪上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5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