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者要保持心理健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护理工作者要保持心理健康

李道芬杨雪朱永梅

李道芬杨雪朱永梅(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产科云南普洱665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357-02

【摘要】心理健康指在身体、智能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本文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心理压力的表现及做好护士心理健康工作的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对每位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工作者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工作和社会环境,要当好一个好护士,首先必须保持自身心理健康,我国护理人员由于长期在紧张繁忙的环境中,压力很大,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本文对护理工作者心理压力的原因、表现和对策作以下分析。

1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1.1护理人员职业特点护理工作平凡、繁琐,给护士造成体力上的压力;新仪器、新设备的应用给护理人员带来技术上的压力;社会对护理人员工作不够重视,虽然部分护理人员接受了大学教育,但医疗职业高于护理职业的看法仍普遍存在,造成护理人员社会地位低、压力大、辛勤劳动得不到合理报酬,价值得不到体现,是护理人员一个主要的压力源[1]。

1.2护理人员心理卫生知识缺乏目前多数护理人员未受过心理健康的专门训练,心理知识缺乏,因此,在工作、生活中不善于正确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调适。

1.3工作、家庭的矛盾护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护士要频繁轮班,夜班时甲状腺素增高,皮质醇浓度也会增高,这些因素会改变护理人员的生物规律,影响护士正常的社会活动及家庭生活。

1.4患者投诉机制使用不当患者投诉是提高服务质量的直接作用力,如果使用不当会给护理人员造成严重的身心问题。另外,少数患者对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造成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2心理压力的表现

2.1心身疾病长期的负性压力会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脱发、溃病、心律失常、失眠等。

2.2工作质量下降个人疲溃感可以导致对工作的厌恶感,表现为工作效率降低,服务质量退化,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2]。护患冲突的产生大都是由于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引起的职业心态偏差造成的,而不是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引发的。

3对策

3.1树立正确观点,保持愉悦心情首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排除攀比,提倡奉献,产生对自身工作的热爱。

3.2学习心理学及边缘学科知识培养应对挫折能力,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必须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实践才能获得[3],与知心朋友聊天,宣泄消极情绪,理智对待自己的困难,自觉拓宽知识面,学习与专业有关的边缘学科,如心理学、美学、人际关系学等,提高自己判断事物的能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我调适的技能。

3.3和谐护患关系,做好宣传工作,使患者了解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明确和保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权利,对患者投诉应认真调查,对违规的护士以教育为主。

3.4护理管理者应关心护理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护理管理者应通过改善、优化环境,充分利用现代手段,适时调整护理岗位,合理配置人力,改进夜班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护理人员是护理事业的主体,是护理改革的承担者,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因此,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199.

[2]陈素坤,王秋霞.护士职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60-661.

[3]黄玉珍,张昌泉.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心理品质的养成[J].实用护理杂志,1997,13(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