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彭传勇

江西鄱阳县第一中学彭传勇

随着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强调自主发展己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意识,时代要求我们构建一个创新性的教育体系,来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让学生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自主学习、自主生存、自主发展。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应用的重要陈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本着“立足自主,着眼创新”;即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应当自觉承坦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把新课程改革看作为一种变革,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内容上的调整,而是一种的思想的变革。转变观念,扬弃传统的促进学生发展的选择,又是时代和社会所需。在物理教学关键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改革实验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发展空间,激发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表情严肃,一本正经;学生则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即使上课没有听懂或没跟上记笔记,也不允许私下交谈。充分保证和发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既是学生心理、心理的需要,也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心理学研究表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充分的心理自由,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学中,我提倡“六可以”:错了可以重答,不完整的可以补充,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发问,对老师的教法可以提意见。这样,学生才真正享有自主、自由的权力。

二、勇于质疑问难,敢于创新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要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例如,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牛顿三大定律,各种原子模型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等内容中突出科学创新思维的教育,并逐步渗透如理想化的方法、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等,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物理模模型,学会根据现象或事实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加深对研究方法的领悟,提高学生对科学的清晰认识和创造能力。在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必须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三、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创新

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其根源在于物理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的接收而忽视对知识的转化;过于注重物理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学生个体内在潜能的开发;过于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建立而忽视实践活动的参与;过于注重思维的敏捷性而忽视思维的深刻性。因此,要淡化课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培养学生质疑提问和批评、争议的习惯;其次要克服思维的求同性,鼓励个性的独创,允许思维多元化的合理存在,宽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培养敢为人先的勇气。例如,在学生电学分组实验中,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实验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学生需要在种因素中取舍,对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应变、思考和探索,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表达的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挥。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中的标新立异的方法给予肯定、支持和帮助,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和独立地思考,并通过实验否定错误的假设或修正不完善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的勇气、信心、毅力等倍增。

四、启迪创新想象,自主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了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创设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求新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立活动和实践创造的天地。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物理教学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新素材,把创新教育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培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遵循认知规律,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尽力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用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为培养更多的创造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