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68例临床观察

李艳玲郑琨

李艳玲郑琨(山东日照市中医医院门诊部27680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方法:将在我院诊治的134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6)及治疗组(n=68),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灸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4周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62例,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有效51例,总有效率77.27%。经比较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后遗症针灸补阳还五汤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1-0068-01

脑梗死是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及脑栓塞等缺血性卒中疾病的总称[1]。一般脑梗死6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主要表现有半身不遂、偏盲、言语不利、感觉障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2]。我科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运用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患者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1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66)和治疗组(n=68)。其中,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30;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1.53±3.68)岁;病程6-8个月,平均病程为(6.52±0.35)个月;治疗组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62.57±3.26)岁;病程6-9个月,平均病程为(6.84±0.63)个月。经统计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入选病例均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诊断标准,并经本院CT或MRI证实者[3];②发生脑梗死后6个月以上有后遗症表现者。

1.2.2排除标准

①须排除脑部良恶性占位;②处于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者除外;③妊娠、哺乳期女性除外;④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除外;⑤不能耐受针灸及中药治疗者除外。

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阿司匹林肠溶片、血栓通等综合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针灸及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针灸穴位以阳明经穴位为主:可视患者病情选取肩髃、手三里、足三里、曲池、外关、合谷、昆仑、阳陵泉、阴陵泉、委中等穴位,伴口眼歪斜者可选地仓、颊车等穴,伴言语不利及吞咽困难者可加廉泉、哑门、通里、金津玉液等穴,根据不同穴位选取不同规格毫针,补虚泻实,每日一次,每次得气后留针半小时。补阳还五汤主方如下:黄芪25g,赤芍10g,川芎15g,当归尾10g,地龙5g,红花10g,桃仁10g。方中黄芪剂量可逐渐加大;若上肢半身不遂为主,加桑枝、桂枝引药上行,温经通络;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以引药下行,补益肝肾;语言不利者,可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化痰开窍;口眼歪斜者,合牵正散以化痰通络。两组均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数据统计分析。

3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第四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与“临床治疗评定标准”来评定两组疗效[4]。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或增多。

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统计数据,计量数据对照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组间对照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见表1。

表1两组治疗4周后疗效对比(例%)

疗效与对照组比较,x2=4.8992,P=0.0269<0.05

6讨论

脑梗死后脑组织软化、坏死常可引起脑功能收到影响,留下语言或者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表现,致残率及复发率较高。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运用抗血小板聚集、钙离子阻滞剂、改善循环等药物,但临床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很多文献报道,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可靠,成为本病治疗上的突破点。

脑梗死后遗症归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患者多有年老体衰,内伤积损等基础,复因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欲过度,而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血瘀于上,瘀阻脑脉,血行不畅或血不循脑脉,溢于脑外,脑失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肝风内动,血随气逆,夹火夹痰,窜行经络,蒙蔽清窍而发本病。而本病发病半年以后进入后遗症期,此时患者正气亏虚、血脉瘀阻显著,症状以气虚血瘀为主,因此治疗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为主。本观察以阳明经穴位为主,即补益气血,濡养经络之意,根据症状不同选用祛风通络,补气养血之穴位。补阳还五汤以大量黄芪为君药,大补元气,气旺血行,祛瘀通络;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是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归尾活血化瘀;地龙通经活络,功擅走窜,周行全身运行诸药。通过本观察可以看出,针灸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98.

[2]宋先仁.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9):26-27.

[3]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4]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