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肾内科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季德胜蛇药片对蜂蜇伤患者疼痛、瘙痒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肾病科确认的116例蜂蜇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伤口给予蜂蜜+季德胜蛇药片局部外敷,对照组58例伤口给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季德胜蛇药片混合液局部外敷比较两组疼痛、瘙痒缓解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瘙痒缓解时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均P小于0.05)。结论:地塞米松软膏联合季德胜蛇药片混合液能迅速缓解蜂蜇伤患者的疼痛、瘙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季德胜蛇药片;蜂蜇伤;疗效
【中图分类号】R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187-01
毒蜂属节肢体动物门,其种类很多,有黄蜂、大黄蜂、胡蜂、师蜂等,其毒素成分含有组织胺,激肽、5羟色胺、透明质酸、磷脂酶A、磷脂酶B、蜂毒多肽等[1]。毒蜂蜇伤是基层医院的急危重症。被蜂蜇伤数分钟可出现局部或全身严重变态反应。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疼痛,而瘙痒和疼痛均为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会对患者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瘙痒的干预和伤口的减痛一直是临床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热点。
为此,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科对蜂蜇伤伤口采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季德胜蛇药片局部外敷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6例蜂蜇伤患者中男46例,女70例,农民107例,城市居民9例,年龄16~74岁,平均54.2岁,蜂蜇伤的针眼数6~52针,入院前均有明确的蜂蜇伤史,查体皮肤可见多处蜂蜇伤伤痕。
1.2治疗方法
按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都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伴有过敏反应者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重症患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80mg静脉点滴,伴有急性肾损伤者行血液净化治疗,至多尿期,伴有肝损伤者给予还原型谷光甘肽或多烯磷酸脂胆碱静脉点滴,伴有心脏损害者予环磷腺苷葡胺或二丁酰环磷酰苷钙静滴营养心肌等补液水化治疗。伤口处理毒蜂蜇伤人体后毒刺常遗留在伤口内不断释放毒素,发现残留在皮内的毒刺要先拔出,以免毒素继续吸收[2]。可用胶布粘帖后揭起或用镊子将刺拔出,如果蜂刺清理不彻底,可用尖细的无菌针头挑出毒刺和毒素,但不能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人体,局部用5%碳酸氢钠液体反复冲洗。
治疗组:例患者伤口碳酸氢钠涂擦后给予季德胜蛇药片+蜂蜜调和外敷,每日三次。
观察组:例患者伤口碳酸氢钠涂擦后,给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季德胜蛇药片外敷,每日三次,于1、2、12、24小时比较两组患者伤口疼痛瘙痒缓解情况。
1.3评价指标
显效:局部红肿完全消退,疼痛瘙痒感消失;
有效:局部红肿及疼痛瘙痒减轻;
无效:局部红肿及疼痛瘙痒未减轻。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组间计数比较用χ2检验
2.结果(表1)
表1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3.讨论
目前诊疗蜂蜇伤还没有特效的方法,及早处理局部伤口减少人体对蜂毒的再吸收减轻过敏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症状主要是过敏反应,故应积极抗过敏反应,注重局部处理,降
低机体对蜂毒的敏感性,尽快消除症状减少并发症。炎症介质引起局部炎症反应促使大量致痛性炎症因子释放,传递痛觉信息并导致疼痛异常。瘙痒由表皮—真皮交界处分布的对组胺有敏感性的c类神经纤维传导,诱导瘙痒的介质如神经肽,组胺,5-羟色胺(5-HT)的蛋白酶等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对信号上传和轴突反射起到进一步诱导作用[3]季德胜蛇药片是由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多种成分组成的复方药片,具有解毒,止痛,消肿功效。具有破坏蜂毒或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蜂蜜作用,即可延长药物干燥脱落的时间,使药物充分吸收,又避免药渣污染衣物,保持床单元清洁。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中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为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薄荷脑、樟脑具有促进局部循环和轻度的消炎、止痛及止痒作用。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克含醋酸地塞米松0.75mg,樟脑10mg。薄荷脑10mg。
4.结语
蜂蜇伤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疼痛。对于蜂蜇伤的治疗,在更多关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综合防治的同时,对伤口适宜的处理,能迅速持久缓解蜂蜇伤患者的疼痛、瘙痒。减轻其对患者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季德胜蛇药片调和外涂局部伤口能迅速持久缓解蜂蜇伤患者的疼痛与瘙痒,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袁丽.蜂致中毒多器官损害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16(3):234.
[2]嵇曼斐.成功救治重症群蜂蜇伤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92-93
[3]万立,等.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对蜂蜇伤的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14,11,(11):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