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松原138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方法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148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在分析其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心理状态;护理
老年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易反复发作,老年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极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紧张、抑郁、焦虑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因此,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1]。为了进一步研究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以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1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4例,男40例,女34例,年龄为62-83岁,平均年龄为(72.5±10.5)岁,病程为1.5-10年,平均病程为(5.75±4.25)年。高血压25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5例,慢阻肺7例,其他5例;观察组:74例,男38例,女36例,年龄为63-83岁,平均年龄为(73.0±10.0)岁,病程为2-11年,平均病程为(6.5±4.5)年。高血压28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11例,慢阻肺8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甚微(P>0.05),具有对比研究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适当的心理安慰和心理疏导。
观察组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内容:
1.2.1分析患者心理状态
老年患者文化程度较低,长期在慢性疾病的折磨下,老年患者常出现各种不良情绪,集中表现在:
急躁: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常一拖再拖,不愿住院接受治疗。待病情严重后,又治疗心切,急于求成;再加上经济条件的影响,常出现急躁情绪。
绝望:老年人在患病后,觉得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产生绝望、无助的心理。
孤独、无助:老年患者退休后,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地位改变,闲暇时间增加,在疾病折磨下,出现孤独、无助感觉。
消极:老年患者患病后,认为自己给家人增加了负担,产生了悲观和消极的心理;
1.2.2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
针对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具体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
(1)耐心倾听:在和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沟通的过程中,要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倾诉,并在老年患者倾诉过程中,捕捉到其当时的情绪,以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2)理解和接纳:面带微笑、用和蔼的态度、温柔体贴的语言,对老年患者表示理解、尊重和接纳;(3)采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焦虑抑郁的老年患者,可通过沟通、音乐放松训练等,缓解其焦虑、抑郁程度;对于恐惧的患者,应根鼓励患者合理服药,并根据患者的文化状况,采用最佳的健康的宣教方式。同时,鼓励患者加强身体锻炼;对于孤独自卑的老年人,应加强访视,并鼓励老人多参加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对于急躁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使其认识到慢性疾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使其采取平和的态度,正确面对疾病;对于绝望的患者,应加强鼓励,并采用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4)家属参与。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到老年人的心理干预中,使老年人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给其充分的情感支持。
1.3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分别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患者得分越高,表明其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以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如下表1所示: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统计数据显示:老年慢性病的患病率高达82.2%,且有64.0%左右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患者多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慢阻肺等,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由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大多无需接受住院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要做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服务工作。不仅要遵循医嘱,指导患者科学、合理服药,还要根据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给老年慢性病患者以充分的关爱,采取有效的手段鼓励老年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效缓解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还应针对目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鼓励其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进行人际交往、锻炼身体、科学饮食等,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2]。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前,两组老年慢性病患者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经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将至(34.13±4.26)、(38.09±6.02),均低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综上所述,分析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并据此采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王永江.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干预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12):131-132.
[2]柳丽洁.社区护理人员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5):22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