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1

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李勇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邱家镇初级中学636452

初中生苦于写作文,是当今存在的普遍现象。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摆在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作文教学绝不能墨守成规,也必须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下面就自我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变学生作文的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初中阶段,学生对作文的感觉大多是没写头,整天关在教室里,满脑子都是作业、老师、同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之类围绕着他们。因此,学生每次作文都是这些内容,真是单调乏味。针对学生的这种生活状况,我觉得教师的指导尤为重要。学生作文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不能善于捕捉生活素材造成的。

如何指导学生走出这个迷津,让他们能够立足学校,看到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是最关键的一步。这也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就是一句空话。

基于这一问题,我的尝试如下:首先,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个日记本,随身携带,不论是看到的或听到的,要及时记录下来,个别事情也可适当加点个人评论。为教育督促学生有这一良好习惯,我还常给学生讲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一旦开好了头,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要持之以恒,坚持就是胜利。同学们按我的要求很快就都准备好了一个随身携带的日记本。将每天的见闻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社会上的,家庭里的,学校里的,自然现象中的景物,生理、生物、化学课的实验过程,家乡的风土人情,真可谓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这些零碎的材料,学生多是怀着好奇心记录下来的。但是对于这些材料如何处理,怎样有机地写到自己的作文里去,又是一个大难题。其次,我还很重视学生获得材料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那就是广泛阅读。我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我告诉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是真理,什么时候都要遵循真理,不然是不能取得好效果的。

俗话说:“一口吃不了大胖子。”我想,指导学生因势利导,循序渐进,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他们在学习写作的正确轨道上稳步前进。抓住这个主要环节,我便要求学生将每周记录下来的材料进行分类。例如,学习方面,从中受教育,启发方面,社会家庭方面,自然景物方面等。这样,同学们每周都对自己的日记进行分类、归纳。我告诉大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所得的材料更加系统化、条理化。这时,同学们的思想豁然开朗了,写日记的积极性更高了。这样既不占用课堂时间,又能以逸待劳。只是让大家在来回上学的路上,在家吃饭的桌上,亲戚朋友的交谈中,课上、课下师生的言谈举止中稍加留意,细心观察,这些作文中的素材,就会像山泉中的水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就像把树苗植根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土地上,何愁长不成参天大树呢?

二、如何指导学生“立意”“构思”也是作文中的重要一环

让学生对掌握的生活素材进行归纳分类训练,是为作文围绕中心选材——“立意”“构思”服务的。如果说前面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当作文题目命出来之后,指导学生如何“立意”“构思”是决定学生作文成败的大问题。所以,学生作文,教师应予以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明白写作目的,引导他们去开拓作文的思路,但必须注意言简意赅,重点启发,多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写发生在自己身边或直接经历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论可发。坚决杜绝学生作文生编硬造、假话连篇、言之无物的不良现象,真正把学生作文引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达到预期的目的。尝试使我认识到,写前指导得恰到好处,效果是非常满意的。

三、融作文教学于语文教学之中

作文教学和语文教学是一对“双胞胎”。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要随时有机地进行穿插。语文课本中的精段,用得准确的动词、形容词、写景状物的好句子,要及时强调学生背诵,消化,真正领会它的技巧,让学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很好地借鉴、仿写。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都是历代有代表性的作品,每篇都有很多精华可取,对这些宝贵的知识,要及时指导给学生,他们一定会在脑海中画个“?”,打个烙印。假若同是这个题目,我们会怎么写,然后将自己的想法拿出来与范文对照比较,这样就会发现不足,并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这种不足的根源,以及如何克服它,这样作文水平的提高自然要快些。除此之外,还要抓住课外阅读这个重要环节。

四、如何修改学生作文

文章的修改也可以说是再创造,使之更加日臻完善。对写完的草稿要反复推敲。修改要提倡让学生自己修改。修改前要给学生点明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哪些材料虽选用了,但不能很好地为突出中心服务,坚决删去。结构安排不合理的要打破原来的框架重新组织材料,或作调整。若发现文章在篇章结构、布局谋篇、选材方面没有问题,那么就要斟酌遣词造句,段落、照应、过渡修辞,标点符号的运用是否合理、准确。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自然解决了“写什么”、“怎么写”及“怎样改”等各方面的问题。

总之,作文教学无定法,以上只是我多年来不够完善的实践过程。我愿把这朵小花放在五彩缤纷的百花园里,让它散发出自己应有的芳香,将那教育系统的百花园,装点得更加美丽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