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宾虹小学贾洪华
E时代,淘宝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途径正日渐蚕食传统的销售行业,其中“聚划算”更是成为其中的一支主力军。将多种类型的物品聚合在一起,利用聚合效应将物品的价格等因素降低,让现代人能在极短时间内下单购买相应物品。不仅是利用了货品的低价因素,更多的是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起,方便现代人的非连续性阅读需要。
由此及彼,当下人阅读文本的时候,正逐渐产生以下倾向:(1)非连续性文本的聚合阅读,利用较短时间完成多种文本信息获取加工能力。(2)群文整合阅读,同一主题不同文本的横向比较,提取整合信息。(3)阅读时间的片段化,符合当下社会的前进需要。故此,“聚阅读”方式正日渐得到当下社会的需要。
一、解析聚阅读,探求本意
“聚阅读”,是在教学现场或较短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也称“群文阅读”,由此打破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地学习、一本书一本书顺次阅读的习惯,突破了这种孤立阅读的行为。如日本的一个教学案例,在8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学生读了十几篇文章。在一篇文章学习1-2节课,语文教学效率普遍低下的当下,“聚阅读”有着积极的意义。而中段孩子经历了低段的字词教学,由重视识字教学转向阅读教学,学生开始进入到广阔的阅读天地,此时的学生,对阅读怀着极大的兴趣,在此阶段,开展“聚阅读”,意义尤其大。
(一)意义一:让师生回归到阅读的本原
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大江大河,浩浩荡荡,而目前教学中的技术化倾向让很多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缺失:阅读教学需要的不是阅读视野,不是阅读力,而是让“课”像“课”的技术。这样的“技术主义者”对于读书的欲望不大、动力不足。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走向丰盈的精神。
(二)意义二:对真实阅读情状的模拟
一个人的阅读必须是多元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与他人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多元化的、广泛的阅读,是切实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必然举措。如果自己连请假条都写不好,买一个新产品连说明书也看不大懂,这是不能满足生活实际需要的。新版课标明确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说明教育者已经发现了现有教材和教学模式上的欠缺并予以足够重视,决意进行必要改变。正如新版课标中提示我们的语句,要“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本研究即是对现实阅读状况的回应与模拟。
(三)意义三:尝试改变阅读教学的痼疾
努力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的许多痼疾。它尝试从教师的“教”开始改变。单位时间内,阅读的内容多了,教师讲的时间势必减少。“聚阅读”,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它要求简化课堂环节,把大块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读自悟。真正达到让孩子们忙起来,而让教师空下去。
二、探究聚阅读,寻找策略
既然“生活化”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核心理念。那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在于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指导学生将阅读策略应用于现实生活。
策略一:图文转化策略
图是形象化的语言,呈现的方式很直观。
如图(两张生活中常见的火车票),简简单单的两张票上信息量其实非常密集。利用学生常见的车票即可开展“聚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火车票,捕捉信息,分析解释相关信息,然后归纳出火车票上包含的几个基本要素,如出发地、目的地、金额、购票人基本信息等等。并尝试用语文的方式进行火车票的说明,从而实现由图到文的转换。
策略二:分类阅读策略
在现实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形式多样,不同的文本要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分类阅读。如表格类的往往要关注表头中的信息和数据变化,说明书或者索引类的文本适合采用快速阅读策略,抓住关键信息,文本类的要抓住每个层次的中心词,归纳主旨,图形类的主要抓住标题或者简要的文字提示。
策略三:迁移阅读策略
在“聚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迁移性问题,引导孩子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所得运用到其他文章的阅读之中。引导孩子在聚阅读中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在“聚阅读”中,由于给孩子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与文章之间的思想观点、语言表达等存在着一定差异。抓住多篇文章之间的差异,设计能激发孩子认知冲突的问题,引发孩子思维碰撞出火花。可以让孩子们对阅读产生兴趣,保持孩子对文章有新鲜感。
在生活中孩子们有更广阔丰富、生动、多彩的世界,课堂的功能只是一块小小的试验田。孩子必须扎根于广阔的课外阅读土壤里,才能结出累累的语文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