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综合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的效果分析

陈玉华

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1525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及护理程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生活质量评表(QOL)在护理干预前和干预3周后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下降,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改进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方式,改善其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结构或功能衰退损伤心室或射血的结果。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乏力,具有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在美国,约有500万心力衰竭患者,并以每年增加50万新患者的速度增长。而在我国的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不断恶化的症状、体能的下降、治疗的不良反应,反复住院以及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1]。此外,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差,生活质量的下降,生活不能自理,心理压力很大,常出现焦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状态[2]。本文对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的86例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进行临床探讨和分析,为未来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年收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6例,其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59~88岁,平均年龄(71.35±5.79)岁。基础疾病类型:冠心病61例,原发性高血压17例,风心病8例。病程6~17年,平均病程(10.6±4.9)年。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及护理程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健康教育。心力衰竭的疗效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合作程度、主动参与意识有很大关系。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心力衰竭临床早期体征的警觉性和患者对于所进行治疗计划的顺从性,可避免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衰加重。使患者理解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情绪激动、心里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都是导致心力衰竭加重的危险因素[3]。②心理护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症状,通过具体分析和解释,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和不必要的悲观失望情绪,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对症状改善及时给予鼓励,使患者不断增强信心,配合治疗。③饮食护理。心力哀竭患者在急性期应进食低热量、易消化的清淡食品,以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少食多餐,每日可进食4—6次。有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冠心病的肥胖患者,可限制胆固醇的食品。心力衰竭控制后,可给予低盐饮食,每日食盐的摄人量可限制在2—3g长期维持,以防止心力衰竭复发。④运动干预。当患者心功能改善后,应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活动,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减少长期卧床导致血栓形成和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活动以散步为宜,刚出现疲劳为适度,注意避免一切重体力或强度大的活动。⑤出院指导。指导自我监测,每日测量体重,以评价水肿消退情况;学会监测血压并记录,指导患者定期复诊,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出院后继续随访,每月了解患者执行康复计划情况,随时指导及调整康复计划。

1.3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及3周后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每个问题采用4级评分,1分为最好,4分为最差。由主管护士通过询问,按要求逐项打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发放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QOL总分及各单项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无论对患者还是主要照顾者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因此他们的需要与感受都应该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和心路历程,可以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加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程度,既要消除患者的恐惧、悲观的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又不能无视疾病的存在,听任疾病的发展。本研究发现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的遵医行为差,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生活质量低下。通过对患者与照顾者进行专业的指导,取得良好的家庭支持,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各种压力,建立起健康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孟祥丽,李红.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89—9.

[2]苏便荃,李拥军,刘振红.心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4):354.

[5]侯岩劳,刘云英.慢性心力衰竭控制症状发作的自我护理策略[J].护士进修杂志,2004,17(9):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