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护理环节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心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护理环节的应用分析

夏曼兵

(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探讨将心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42,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42,实施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和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参照组与研究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远远降低(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负性情绪评分均远低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与研究组满意度分布与总满意度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负性情绪,还可提升满意度。

关键词:心理干预;慢性前列腺炎;负性情绪;满意度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常见病,易复发且多数患者伴随有疲劳、射精痛、早泄等症状,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1]。研究指出[2],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情容易反复,出现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的风险较高,且严重拉低其生活质量水平。故此,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特选取84例受试对象展开分组对照试验,旨在明确心理干预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自泌尿外科门诊2015年6月-2016年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纳入者均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且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均表示自愿配合本研究;排除存在有精神障碍、全身性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严重内科疾病、脏器功能障碍、先天性疾病者。按照PEMS3.0软件包中的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研究组42例受试者,年龄36-69岁,平均(45.6±6.2)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0.3)年;参照组42例受试者,年龄34-70岁,平均(46.2±5.9)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1.2±0.4)年。两组间年龄和病程数据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热情接待患者,并耐心回答患者本人与家属的问题,向其详细解释检查项目和所用治疗方法的原理、目标和必要性;同时还应当注意观察其症状变化,重视患者的主诉,并且在发现异常问题时及时汇报临床医生;此外还需要保持良好的诊疗环境,尤其应当注意尊重并且保护患者的隐私。

研究组在接受上述基本护理操作的同时另实施心理干预,首先通过与患者谈话、聊天或者观察等方法了解每位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基本的心理状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患者既往治疗的历程及心理感受,根据调查结果将本组所有受试者分为三个级别,即轻度负性情绪、中度负性情绪和重度负性情绪,轻度负性情绪者给予聊天、谈话方式疏导,中度负性情绪者采用典型成功案例讲解的方法疏导,重度负性情绪者采用注意力转移法、暗示鼓励法疏导,同时嘱家属及时给予患者情感安慰和心理支持。

1.3观察指标

(1)干预前后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对比焦虑和抑郁评分变化,均采用负性情绪自评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后由患者本人完成问卷调查评定[3];(2)护理满意度:根据卫生部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部分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部分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0.0软件检验组间数据差异,计量资料()利用独立样本和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检验,等级资料利用秩和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负性情绪变化

干预前研究组与参照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均较本组内干预前大幅度降低(P<0.05),且干预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等级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总满意度数据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的中心很可能是感染、炎症反应、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异常等。目前大多临床医生一致认为该病很可能由前列腺及其周围组织、肌肉、器官和神经异常导致的原发性或者继发性感染,甚至有部分患者在疾病根除后可由于其造成的损害以及病理变化对机体的伤害性作用持续存在,共同参与该病的发生和发展[4]。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来说,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能够从诊断、治疗和诊疗环境等多个方面为其提供基础的护理服务,但是对其负性心理的疏导作用并不理想。结合既往研究,分析其中原因为:常规护理并不重视对此类患者的负性情绪疏导;常规护理操作中缺乏对心理护理的疏导操作。

心理干预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干预手段,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和负性情绪,同时也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对此类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的前提便是了解并准确把握其心理状态[5]。本研究在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操作后了解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负性情绪,并根据每位患者的严重程度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的患者分别实施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更有针对性,并且也可以更为有效地达到改善其负性情绪的目的。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干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本组内干预前和参照组干预后显著降低,说明心理干预在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疏导其负性情绪;研究组的满意度与参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干预措施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满意度。可知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常规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具有双重积极作用。

综上,将心理干预引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不仅能够改善其情绪状态,还可提高满意度,临床应用成效和价值均较常规护理操作更为理想,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松,谢胜,谭艳.中药合剂联合心理疗法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6,25(2):127-130.

[2]杨丽珠,尚艳华.压力管理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4817-4820.

[3]陈亮,朱长才,王岩,等.慢性前列腺炎行为及心理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4):510-512.

[4]陈长青,伊庆同,陈楚红,等.早泄干预对继发早泄的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6,38(4):393-398.

[5]陈厚富.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况与阴茎勃起功能的相关性[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