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2

2009-2010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比较分析

张艳平卢杰

张艳平卢杰(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1170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05-02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我院近两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区别,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共62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布趋于50岁以上,且老年患者仍然占有很高比例;ADR发生的部位仍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最常见。结论须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分析监测

我院从2009年开始设专人负责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两年来,工作有了较大进展。现将我院2009年与2010年ADR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旨在研究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及药师参与后对ADR的影响,以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督促临床安全用药。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收集ADR筛选后上报到辽宁省ADR监测中心的数据,含2009年336例及2010年293例报告。

1.2药品资料

来源于医院HIS系统;西药的分类参照《新编药物学》(第十六版),中成药制剂分类参照《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

1.3方法

依照ADR报告表,按照ADR发生的年龄分布、药物类别及高频率的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ADR在不同年龄段分布,详见表1。

表1ADR年龄分布

2.2ADR病例给药途径分布详见表2。

表2ADR病例给药途经分布

2.3ADR涉及的药品种类

2009年与2010年比较,涉及ADR的药品种类比例有所变化,其中抗生素和中药所占比例增幅较大,分别由49.5%和3.8%增至66.6%和15.7%。抗生素类主要是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中药制剂中引起ADR的主要是中药注射剂,有参麦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刺五加注射液等。详见表3。

表32009年、2010年注射剂所致ADR

2.4ADR涉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

表42009年、2010年ADR涉及的器官及临床表现

(注:由于部分ADR/ADE报告中累及的器官系统不只一处)

3讨论

3.1ADR发生与年龄的关系

由表1可看出,在年龄分布上,ADR发生2009年老年人(50岁以上)比例明显偏高,共241例(占71.73%),这是因为老年患者器官功能减退,使得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发生改变,突出表现在药物的清除能力减弱,容易导致药品在体内的积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引发ADR[1]。此外,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当常规使用主要经肝代谢、肾排泄的药物时,ADR的发生率增高。针对老年人ADR较多的状况,我们及时向临床发出老年患者安全用药建议,建议对老年患者,必须掌握好药物适应证、减少给药分析原因,剂量、并注意在输液时减慢滴速,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加强监护。而2010年结果显示,老年人(50岁)比例已降低,共160例(占54.61%),在一定程度上,药师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建议已得到了临床的重视。

3.2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从表2可看出,在2009年的336例ADR中,口服例首位,占70.23%,静脉注射位居第二,分别占16.07%;而在2010年293例ADR病例中,静脉注射位居第一,占64.51%,口服位居第二,占22.18%;两年ADR发生的途径不同,原因可能是:通过不断宣传,广大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申报意识的提高,上报率有了很大提高。其两者引起ADR其主要原因是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虽在治疗方面有其特定优势,但其渗透压、药物微粒、内毒素等诱发ADR的因素也多于其他给药途径[2];此外,还与输液器材质量、输液速度、输液环境、患者个人体质等因素有关[3]。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并结合临床需要,尽量坚持可口服不注射的给药原则。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慎重选择静脉给药不仅要引起医务人员重视,也要在公众中形成共识。

3.3ADR涉及的药品种类

2009年与2010年比较,涉及ADR的药品种类比例有所变化,其中抗生素和中药所占比例增幅较大,分别由51.79%和4.46%增至69.62%和12.97%。抗生素在临床的大量使用,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快速和普遍产生,以及直接的严重的普遍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抗菌药物的滥用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监管环节,其中是否严格按照适应症选药,临床诊断与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是否符合抗菌谱的要求;病毒性感染和发热原因不明者是否存在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抗生素的使用剂量是否适当,疗程是否足够;有无联合用药的指证等等,都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中药制剂中引起ADR的主要是中药注射剂,主要是由于其质量标准低,生产工艺落后,成分复杂,抗原性强等引起,常见的几个注射剂是参麦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注射用丹参、刺五加注射液等等,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慎重。

3.4ADR主要临床表现

从表4可看出,ADR的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皮疹及附件损害为主),位居首位,2009年占60.90%(尤其为皮疹多见);2010年占55.97%,(在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及皮疹多见),与国内其他报道[4,5]一致,这可能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在临床上最易发现和观察有关,其次是各种药疹主要为变态反应所致,常用药物本身为全抗原和半抗原,进入人体后易引起变态反应[4]。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在临床上是难以避免的,其发生与药物自身特性、患者体质、临床应用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总体来看,影响机体免疫功能药、老年用药、中药注射剂以及抗微生物药,在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和指导原则给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尽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在药物选择上,可选用品牌的国产仿制药代替进口药,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在ADR的防治和监测中,加强药师特别是临床药师与医生、护士的合作,宣传ADR监测的重要性。同时,ADR监测和报告体系还有待完善,以期降低漏报率。

参考文献

[1]CHENXN.Analysisof264casesofadversedrugreactions[J].ChinJHospPharm(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9):1187-1188.

[2]LINGCY,ZHANGJP,GEWH.Analysisof242ADRcasesinourhospital[J].JChinaPharm(中国药房),2005,16(9):455-456.

[3]CAOSQ.Reasonsanalysisfor2326casesofadverseinfusionreactions[J].JChinaPharm(中国药房),2005,16(4):455-456.

[4]ZHANGAQ,BAIYG,LIUL.Analysisofadversedrugreactionsinourhospitalduringtheperiodof2004[J].ChinJHospPharm(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40(9):644.

[5]JANGJF,WANGSP.Analysisof292casesofadversedrugreactions[J].ChinJModApplPharm(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3):25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