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佳刘娜陈姝陈微微任露(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对有一年早期发展教育课堂经历的12~23个月的幼儿进行情绪调查,为早期发展教育课堂提供制定教材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拟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情绪问卷,选取我院12~23个月的接受早期教育的幼儿960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调查,随机选取我院出生的未接受早期教育的幼儿874例,对问卷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同龄幼儿比较,观察组幼儿在依恋模式、哭闹程度、趋避、反抗、社会适应能力、语言发育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幼儿的情绪和情绪控制与是否进行过婴儿期的早期发展教育相关性明显,重视婴儿期早期发展教育,特别是建立早期的伙伴关系,对独生子女情绪的发育和控制有明显益处。
【关键词】早期发展教育幼儿情绪控制关系
0—3岁时期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婴幼儿的大脑迅速发育,各种心理和情绪逐步出现并逐渐发展,且这种发展对婴幼儿时期甚至其一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在此阶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对婴幼儿开展早期发展教育,对婴幼儿潜能的开发,以及心理和情绪的健康稳定发展,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即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于我院出生的婴儿的早期发展教育情况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主要针对早期发展教育对1岁以上幼儿情绪控制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于我院出生且接受过一年早期发展教育的1120例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实际收回问卷960份),列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且未接受过早期发展教育的婴儿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874份问卷(874例),列为对照组。观察组男510例,女450例;年龄在12—23个月之间,平均16.4个月。对照组男490例,女384例;年龄在12—23个月之间,平均16.7个月。观察组幼儿接受早期发展教育的平均时间为1年。两组幼儿在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两组幼儿均为一胎或者二胎;均不具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者营养不良症状;两组幼儿均非早产儿,均不具遗传性疾病,且未见其他特异性疾病[2]。
1.3早期发展教育方式对观察组婴儿按照鲍秀兰教授有关0—3岁婴幼儿的教育大纲,为婴儿制定个性化的早期教育方案,每月进行一次同月龄、八个婴儿为一组的早期发展互动课堂教育,时间40~45分钟,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针对性指导,通过保持电话联系,随时对婴儿家长的咨询进行解答,并指导家长在婴儿的不同月龄阶段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根据婴儿不同情绪出现的阶段或发展特点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同时让家长知晓益于婴儿各个阶段情绪发展的玩具、音乐及视听觉刺激方法,并指导进行适当的主动或被动操锻炼[3]。
1.4问卷调查内容自拟幼儿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情绪问卷表,内容主要包括:依恋模式、哭闹程度、趋避情况、反抗情况、社会交往以及语言发育情况等。内容具体体现:依恋模式:包括与带养人之间的关系是否表现为安全依恋;哭闹:体检时是否与医护人员配合、问候互动,且情绪是否稳定,在不适宜的环境中是否能控制情绪,是否出现大哭大闹;趋避:与同伴的亲密程度,是否表现出愉悦和亲密的动作,如抓、摸、友好目光注视,或是表现为退缩和回避;反抗:对父母的指令性语言能否执行,配合程度高低;社会适应能力:包括与同伴之间的交往、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发育:出现早期语言的具体时间(12—14个月)。
1.5统计学方法处理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调查结果统计情况经统计,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建立安全依恋模式发生率63.2%,哭闹发生率为20.0%,81.0%的婴儿不会出现趋避行为,83.5%的婴儿不会出现反抗行为;另外,社会适应能力表现良好的婴幼儿占82.5%,语言发育较早的婴儿占81.7%。对照组建立安全依恋模式发生率52.6%,出现哭闹发生率为80.1%,21.1%的婴儿不会出现趋避行为,20.1%的婴儿不会出现反抗行为,社会适应能力表现良好的婴幼儿占18.5%,语言发育较早的婴儿占52.7%。观察组婴儿整体情绪表现情况明显更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
表1调查结果统计情况例/%
3讨论
0—3岁是婴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婴幼儿1岁左右,各种情绪先后出现,高兴、生气、愤怒等会逐渐向外界表达。婴幼儿早期情绪能否通过教育进行良好的控制,对于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他们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证明,人的情绪与个人的成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情绪方面的干预,帮助婴幼儿尽早培养良好的情绪表达能力,并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情绪表达习惯,对于婴幼儿社会性能力的良好培养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期发展教育中,儿童保健专业的教育模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度。本文观察组主要是通过家长、教师、婴儿互动课堂进行的早期教育,在整体的教育方法以及教材的选用上,与社区教育有明显不同,采用了鲍秀兰教授的相关教材,奥尔夫音乐教材,蒙氏教育教材,并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由医护人员具体实施教育,可以对婴儿早期的潜能开发以及心理和情绪的健康发展产生比较明显的作用。
本文主要侧重于通过早期发展教育帮助婴幼儿实现早期的情绪自我控制,结果显示,通过进行专业化、科学化以及个性化的早期发展教育后,幼儿在依恋模式、哭闹程度、趋避、反抗、社会交往以及语言发育方面,较之未接受早期发展教育的婴幼儿均具有更佳的表现。接受一年的早期教育后,63.3%的婴幼儿建立了安全依恋模式,960例患儿在健康体检时,仅20%的婴幼儿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哭闹情绪;另外,在不适宜的环境中,30%的婴幼儿不会出现大哭大闹现象;与同伴的亲密程度81%表现为愉悦和亲密动作,不会表现出退缩和回避;对父母的指令性语言,如再见、拿等,顺从和配合程度均较高;与带养人的关系多数表现为安全依恋;出现早期语言的时间53.2%为11月龄—12月龄,28.5%13月龄—14月龄,总比率达到81.7%。
总之,早期发展教育对婴儿情绪的良好控制有着明显的作用,应重视婴儿期早期发展教育,以对独生子女情绪的发育和控制起到较好帮助,并利于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新.社会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9,12(05):236—237
[2]关淑兰,孙敏.早期发展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4(07):125—127
[3]鲍雪梅.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心理发育影响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8):2191—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