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时事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浅议时事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教学

项光友(重庆市武隆县羊角中学校)

关键词:时事政治思想品德结合教学

时事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党和国家重要会议、政治、经济、科技、文教、体育、国外大事和典型人物等。时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天下大事,加深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知道国际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促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明白时代发展需要的迫切感,造就新时期有用的人才。本文就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与时事教学如何结合谈一些肤浅的认识和做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是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而七年级是学生从儿童向少年过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应根据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在教学中要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这条原则。当前,社会在迅速发展变化,随时会给学生带来各方面影响,给思想品德课提出新问题新要求。所以,教师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不断地捕捉各种社会信息和社会热点问题,分析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疑难、困惑和模糊问题,观察学生言行中所出现地各种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中共同关心的问题,及时地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达到认识上的升华、行为上的实践。通过具体生动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的分析去启发学生,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因此,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时事教学有重要意义。

一、时事教学与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结合的必要性

时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它对课程、学生、老师等方面肯定会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1.时事教学能弥补教材的滞后与不足。时事新闻具有新鲜性、及时性的特点,正好祢补教材的不足,能有效地充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每天都会出现大量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文体等各种新闻、它们同思想品德课的基本原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只要我们勤于研究和应用,定然会使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2.时事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改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新闻所具有的一些重要特征,如新颖性、真实性、思想性、社会性等,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从新闻的“新”看,时事教学具有新鲜性、及时性、直观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新鲜性、及时性主要表现在时事的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距离比较近,有吸引力;直观性和丰富性又表现在学生对时事有一定的感知性,加上新闻媒体信息传播的大量覆盖,具有直观丰富的一面。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时事教学中提供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只重教材,不重实际的学习习惯,在不断思考新问题、认识新事物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从新闻的“真”来看,新闻是“用事实说话”。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时事进行学习,可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教材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原理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老师在研究、摘编、分析新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从新闻的思想性上说,时事教学也是进行思想品德学科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时事教学是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是具体、实在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从了解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引导学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形势,既符合青年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也是时事教学的根本任务。时事教学能帮助学生辨别是非、认清方向、研究对策,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七年级思想品德的其中一课就是《培养爱国情操》,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对应知应会的时事从不关心,一问三不知,或者一知半解,又怎么能树立起关心国家、胸怀世界的情怀呢?

从新闻的社会性上说,时事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与思考国内外大事,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较早走出个人、家庭、学校的小圈子,培养社会参与意识与国际参与意识,逐步成长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一代新人。

二、时事政治与七年级思想品德结合的原则和方法

由于七年级思想品德是学习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行时事教学时,除了有初中时事教学的共同点,即要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关注热点问题等方面要求外,选材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

1.选择新闻材料要围绕教学重点。

时事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和知识范围,可以说时事天天有,重大新闻也常常见,几乎达到铺天盖地的地步。教学中选择新闻材料,应当围绕教学重点,涉及有关心理品质方面的。

2.选择新闻材料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提供正面材料。

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政治方面明确,思想内容健康,具有正面教育效果,是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基本保证。七年级学生思想未定型,具有反复性和动摇性,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对七年级学生如果能不失时机地施以正面的良好教育,会获得极佳的教育效果,对它们整个中学阶段以至一生都将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选择新闻题材以提供正面材料较为适当。

3.结合教材,把握时机,见缝插针地进行德育渗透。

时事教学本身就是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结合教材,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这种机会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中很多的。例如:第十一课《培养爱国情操》第二框题爱国情操的表现,提及我国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可以结合时事关于解决台湾问题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论述,如:“叶九条”、“邓六条”、“江八点”、“胡四点”,特别是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来进行分析学习。我们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政策,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

4.时事材料要在时间、空间、心理上采取“近体原则”。

因为老师的举例离学生时间越近,对学生的刺激便越强烈和持久,也就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收到的教学效果就显著,所以信息要尽可能新。

以教材内容为依据的基础上,尽量选用当地(本国、本地区)有重大密切关系的典型新闻事例——如:建设“五个重庆”、将武隆打造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等。实践证明,空间越接近,事例越本土化、乡土化,便越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由于七年级思想品德是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与学生个人的关系密切相关。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心理特点等,尽可能找同年人的典型新闻,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有认同感,从而深刻理解、乐意接受并化作行动的指南。

三、时事教学与七年级思想品德结合的模式

如何进行时事教学与七年级思想品德结合,根据我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近一学年的教学,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结合,进一步深化时事教学。重视选择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国内外大事,有机地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使之与教材知识原理的教学相互补充、交互作用。

2、每周安排1节课的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为时事教学时间,由老师或学生按学号依次轮流发布“一周时事要闻”,具体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标题式地介绍一周的重大国内外新闻,二是评论一个时事热点问题,要求运用所学的思想品德课知识和其他知识作出扼要分析说明。

3、要求学生开设一本“时事记录本”,每周收集(抄写或剪贴)三条以上的重大时事新闻,而且要求按国外新闻、国内新闻、重庆新闻、武隆新闻分类收集。有能力的同学可撰写“××时事之我见”此类的小杂文小论文,加以发表。

4、组织时事知识竞赛。在期中,我校开展了一场综合学科性知识竞赛,思想品德学科包含时事知识,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时事知识抢答赛。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中愉快地掌握好时事知识。

5、复习阶段编印时事政治资料,由于时事内容涵盖面广,多而杂,学生容易掌握又容易遗忘,因而定期进行归纳复习很重要。教师可以把这些内容按政治、会议、经济、教科研、体育、外交类等加以归纳整理,对学生进行系统讲解,讲解时既注意面上的时事,又要突出重点,而后让学生自己重新整理,让学生集中地有系统学习。

6、与学校的宣传部门校园广播站、图书室、报刊阅读栏等协调作好协助工作,让学生在关心时事新闻的校园氛围下学习。

除上述列举的在校内对学生加强时事教学的形式外,还应鼓励学生在家中(特别是节假日),多阅读报刊、杂志、多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新闻,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

经过一学年的时事学习,学生对时事新闻的关心由原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了解,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10分钟的“一周时事要闻”这一活动的持续开展,促进了同学们关心了解国内外大事和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促进了同学们去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内外大事,也有利于训练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同学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目前,我们学校许多同学形成了关注时政大事,及收听收看新闻报道的习惯,对时事形成了浓厚的兴趣,应该说这10多分钟的时事教学活动起了重要作用。在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时事政治,促进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及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时事教学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如果只是偶尔一为之,或是仅在考试前填鸭式进行,则收效甚微。只有经常组织,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