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王丽燕张淑芳

王丽燕张淑芳(吉林省吉林市传染病医院132002)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71-02

【摘要】目的了解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通过对患儿的灌肠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护理的实施,结果使232例患儿临床治愈。结论及时给予正确护理,减少临床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早日康复,预防此病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急性细菌性痢疾小儿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夏秋季多发,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增多,并含有黏液或脓血等。轻者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吸收障碍,重者伴有惊厥、循环衰竭等,。多见于1~8岁小儿,本病起病急,发展快,传染性强,多与饮食不洁有密切关系,极易暴发流行,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及健康。我疗区自2007年-2010年间收治急性菌痢患儿232例,经过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疗区自2007年-2010年收治小儿细菌性痢疾232例,1-3岁145例,3-8岁65例,10岁以上22例,男138例,女84例,。腹泻次数7-10次/日192例,10次以上/日40例。23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

1.2治疗及方法根据病情给予抗菌,补液,纠酸等综合治疗,并给予生理盐水150-250ml清洁灌肠,生理盐水10-20ml加硫酸妥布霉素5mg/kg分两次保留灌肠

2护理

2.1灌肠的护理

2.1.1灌肠物品的准备:灌肠液的温度以37-39度为宜(温度过低易致肠痉挛,温度过高易损伤粘膜),将药液抽吸于20mL注射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中备用。因细菌性痢疾传染性强,易交叉感染,采用一次性导尿管(扬州亚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替代肛管,即避免了交叉感染,又减少了对患儿的刺激。一般选用12~14号一次性导尿管。检查一次性导尿管前端有无破损。

2.1.2患儿的准备在患儿清醒,安静,排空尿便后进行灌肠。因患儿常有畏惧心理,影响合作,需有家长陪伴并给予配合。护士应态度和蔼,语言温柔可亲,使患儿易于接受。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灌肠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根据患儿心理特性,采用教育,诱导的方法,解释操作步骤,告诉患儿及家长操作无痛苦,消除紧张心理,使其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

2.1.3灌肠时的护理患儿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10cm,用石蜡油润滑一次性导尿管后,轻轻插入肛门7-10cm清洁灌肠,保留5-10分钟。患儿清洁灌肠排便后再给予药液保留灌肠,将抽有药液的20mL注射器连接新换的一次性导尿管,用石蜡油润滑后自肛门插入15-20cm,缓缓注入药液.插入肛管的深度不可过浅,太浅刺激肛门部位使药液流出。也不可过深,以免损伤肠粘膜。患儿因恐惧,可能操作中有不自主的反抗动作,家长要全力配合,必要时固定患儿臀部及腿部。护士应熟练轻柔地按常规操作。为保持患儿情绪稳定,护士可边操作边与患儿谈话,用赞美的语言鼓励患儿使其有成就感,更加配合治疗。灌肠过程中,要注意患儿面色,脉搏,呼吸等有无异常情况。如发现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增快,腹部剧痛,应停止灌肠并予以处理。

2.1.4灌肠后的护理拔管后用手捏住患儿两侧臀部,协助夹紧肛门。保持左侧卧位10min后改为平卧位,使药液在结肠部位充分发挥作用。1-3h后可排便。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及量,做好记录。加强患儿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擦洗肛周并保持局部干燥,有臀红的可涂凡士林,并预防肛周炎的发生。

2.2饮食护理

2.2.1在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时,应禁食,当症状稍有减轻时,可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脂肪少的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果汁、菜汁、禁饮牛奶、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以保证肠道的充分休息,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6餐,每餐200毫升~250毫升。

2.2.2发热,腹泻症状好转后,可食少渣无刺激性饮食,由少渣、少油半流过渡到半流、软食或普食。可食用粥、面条、面片、菜泥等,每日可3餐或5餐,量不宜过多。应多饮水,改善脱水和毒血症,利于毒素的排泄。

2.2.3禁食油煎或油炸食物,芹菜、韭菜、萝卜、咖啡、浓茶、酒类、刺激性调味品,生冷食物,待肠道病变康复后再食用普通膳食。

2.2.4对吃母乳的患儿要做好母亲的饮食指导,忌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哺乳前洗手及乳头的卫生习惯。以防交叉感染。

2.2.5对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静脉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2.6注意饮食卫生,夏秋季温度较高,食物易变质,且易被细菌污染,,因此应食用新鲜食物

2.3对症护理

2.3.1高热、惊厥的护理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多伴有发热,持续高热可促使惊厥的发生,加重脑细胞缺氧坏死,因此,控制体温和防止惊厥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控制体温以物理降温为主,使体温降至38℃以下。高热患儿每4h测一次体温并记录,超高热或惊厥每1~2h测量一次体温,

2.3.2腹泻的护理评估记录大便的次数、性质及量,正确估计水分丢失量作为补液依据,多饮水,不能进食者由静脉补液,以供机体代谢需要。勤换尿布,保持肛门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肛门周围皮肤,并用凡士林涂抹肛门周围,防止红臀及溃烂。

2.3.3一般护理病室应保持安静清洁,空气新鲜,让患儿卧床休息,以减少体液和能量的消耗,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做好皮肤护理,正确采集大便标本,并及时送检,以观察治疗效果。

2.4心理护理由于急性菌痢起病急,突起高热,大便次数频繁,腹痛剧烈。患儿及家长不知所措,家属又缺乏医学知识,对疾病认识不足,有时难免产生急躁情绪,护士可根据患儿性格特点劝诫患儿及家长保持心情放松,关心体贴患儿,处置操作熟练、准确,取得信任,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增强信心。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5消毒隔离消毒隔离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实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培养3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想向家属解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指导消毒方法使其自觉遵守并配合好医院的各项隔离制度。保持手卫生,每次更换尿布及清理排泄物后及时清洁消毒手。

2.6健康宣教:

2.6.1对病人的指导菌痢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粪便消毒对于传染源的控制极为重要,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坚持服药,争取急性期彻底治愈,以防转为慢性菌痢,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餐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摄入不洁食物,把住“病从口入”关。

2.6.2疾病预防的指导做好饮水、食品、粪便的卫生管理及防蝇灭蝇工作,改善环境卫生条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管理及有关制度。在痢疾流行期间,易感者可口服多价痢疾减毒活菌苗,提高机体免疫力。

2.6.3急性菌痢经治疗后,多于1周左右痊愈。

3体会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全年均有发生,小儿抵抗力差,无饮食卫生意识,极易感染此病,及时给予正确护理,对于减少临床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的痛苦,使患儿早日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做好健康宣教,使患儿及家属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可减少此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1.

[2]李霞,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护理.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