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摘要:自古以来就有“名以食为天”的说法,“吃”这个词在当今社会的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因此,“吃+处所名词”这种非常规的结构也一直受到语言学界的关注。本文主要从对“吃+处所名词”这种结构的构件分析入手,再结合挑选出来的短语在各个领域出现的比例来分析这种结构的出现和主要构成条件。
关键词:吃处所名词演变
1.动词“吃”的历史演变
根据CCL语料库记载,“吃”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管子·枢言》中:“吾畏事,不欲为事;吾畏言,不欲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也”。此句中“吃”指的是“口吃”,唐以前,“吃”大多表示“口吃”的意思。如:“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但也有极少数句子中出现“吃”表示“吃喝”之意,如“越王之穷,至乎吃山草,饮腑水,易子而食”(贾谊《新书·耳痹》)。本句中“吃”虽然表示“吃喝”之意,但是这种意义的“吃”一般在文献里面都写作“喫”。
总的来说,唐以前“吃”只表示“口吃”之意,并且出现的频率极低,唐朝以后,“吃”的使用频率慢慢变高,而且出现“吞咽食物、饮料”之意,常与“喫”混用。到了元明清戏曲小说盛行的时代,“吃”作为“吞咽食物、饮料”义就更为常见了。这个义项也是我们后面要重点讨论的。
2.“吃”和处所名词的非常规搭配
2.1“吃+处所名词”的出现
我们这里讨论的“吃”的主要义项是“吞咽食物、饮料”。通常情况下,动词“吃”后面可以跟名词或名词短语做宾语,如“吃饭”。也可以跟动词和形容词。“吃+处所名词”出现的比较晚。最早能查到的语料是在清代,在小说《济公全传》中出现了“吃+处所名词”这种结构,如:“龙游县这地方,不比别处,吃饭馆不知这里规矩的,花多了钱,还要被人耻笑。”可见这种结构在民间出现的时间较早,但是由于它属于口语色彩较浓厚的结构,所以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并不常见。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偶尔也能看到这种结构,如老舍的作品中出现:“我们不懂吃饭馆,我们与较大的铺户,如绸缎庄、首饰楼,同仁堂老药铺等等都没有什么贸易关系”(《正红旗下》)。“她有时候几乎想到断绝了看电影,听戏,逛公园,吃饭馆”(《四世同堂》)。
明清以后,口语发展速度较快,因而“吃”和处所名词这种口语化的非常规搭配出现的频率也逐渐变高,并逐渐形成系统,带动了很多新兴的处所名词进入到这种结构中,如:吃肯德基、吃麦当劳、吃食堂、吃全聚德等等。
2.2“吃+处所名词”在各个领域出现的频率
既然“吃+处所名词”这种非常规结构进入到了人们的生活,我们不妨看一下,这种结构主要用在什么样的领域里,它出现的频率又是怎样的?下表中,主要参考BBC语料库,挑选出一些典型的“吃+处所名词”的结构来进行分析:
领域
短语
文学
报刊
古汉语
学生作文
微博
合计(次)
吃食堂270103057301108
吃餐厅5200815
吃饭馆22410128
吃宾馆000000
吃酒楼110013
吃酒店103003144
合计308113157711198
频率25.7%9.4%0.1%0.4%64.4%100%
表一:“吃+处所名词”在各领域中出现的次数和频率
从图一可以看出“吃食堂”在语料中出现的次数最多,相比而言,同样作为大众化的餐饮场所,“吃餐厅”在语料中出现的次数就比较低,只在微博和少量文学、报刊作品中出现过,在学生作文中没有出现过。在BCC语料库中“食堂”前面出现的修饰语较少,而“餐厅”前面常出现各种各样的修饰语。孙天琦(2009)在谈到“吃+处所名词”这类结构的时候指出,这种结构有特殊的指称限制,大多是光杆名词,即使加定语也只能加限定性或粘合式定语。如,我们大都能接受吃“学生食堂”,却很难接受吃“干净的食堂”。再看“吃饭馆”和*“吃宾馆”在语料中出现的次数。“饭馆”作为专门提供餐饮服务的场所,可以进入“吃+处所名词”这一结构中,而*“吃宾馆”这一结构基本不存在,主要由于“宾馆”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住宿的场所,虽然有些宾馆也提供餐饮服务,但这不能算作它的主要功能。故能进入这一结构的处所宾语需要是以“提供餐饮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场所。最后再看“吃酒楼”和“吃酒店”,两者在文学、报刊和微博中都出现了,但是“吃酒店”出现的次数比“吃酒楼”明显要高出很多,这主要是因为“酒楼”相对而言在古汉语中使用比较多,在现代汉语中只出现4471次,而“酒店”在现代汉语的语料库中出现了42189次,远远超过了“酒楼”。所以,在这种结构中处所名词大多是在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为大众所接受的、以提供餐饮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场所,且多为光杆名词。
挑选出的短语在微博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在古汉语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最低。这主要因为动词“吃”出现“吞咽食物、饮料”这个义项比较晚,而古汉语以文言文这种正式文体为主,所以能出现在这种结构中并被保存下来的语料较少。学生写作文的时候一般被要求以书面语的形式去写作,自然很少出现这种口语色彩浓厚的结构。
总之,“吃+处所宾语”这种结构通常都是在非正式语体中,并且处所宾语也要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以提供餐饮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名词,且大多是光杆名词。
3.结论:
“吃+处所名词”这种非常规的现象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使用一直以来是个受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从“吃+处所名词”这种结构的出现以及各个领域的使用频率来分析这种非常规结构出现的条件。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这种非常规的结构,这也是本研究有待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动词“吃”替代“食、饭”历时小考[J].云梦学刊,2010,(04):135-137.
[2]孙天琦(2009)谈汉语中旁格成分作宾语现象,《汉语学习》第3期。
[3]荀恩东,饶高琦,肖晓悦,臧娇娇.大数据背景下BCC语料库的研制[J],语料库语言学,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