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宏王维娜刘爽张鑫佳王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92-01
【关键词】心律失常敛心颗粒/治疗应用心悸/中医药疗法
心律失常为临床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冠心病、高血压病发病率的增高,心律失常发病率亦增高[1],目前治疗本病多用心律平、胺碘酮等西药,疗效不持久,且副反应大,还可造成致心律失常作用。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厥证”、“迟脉证”等范畴。脉迟主脏寒,其病在阴,故本病主病在心,涉及脾肾,为心气心阳虚衰,而致阴寒内盛,气血瘀滞,属本虚标实证。治疗当重在扶助心阳,温养气血,佐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运用中药汤剂和敛心颗粒治疗各种心律失常3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符合条件的病人64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14-76岁,平均54岁;病程1-20年。室性早搏26例,房性早搏20例,交界性早搏4例,窦性心动过速4例,心房颤动10例。原发病为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心肌炎6例,风湿性心脏病6例,肺心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甲亢2例。
1.2病例选择有心悸、气短、胸闷、心痛、自觉心跳有偷停感等症状;中医切诊为结、促、数、涩、雀啄脉等;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出现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以上包括二、三联律)、窦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者列为观察对象。
2治疗方法
基本方:炙甘草30g,蝉蜕15g,僵蚕15g,丹参15g,五味子15g,炒酸枣仁50g。心气虚者加党参30g,黄芪30g;心阴虚者加麦冬15g,生地黄30g;心阳虚者加附子10g,桂枝15g;气滞者加青皮15g,柴胡15g;血瘀者加三七10g,红花15g;痰浊者加瓜蒌20g,半夏10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服用敛心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心律失常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或减轻,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
3.2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3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6%。
4讨论
心律失常主要归属于中医惊悸、怔忡、心悸等病证的范畴,其发病与肝、胆、胃、肾等脏腑的气血阴阳逆乱有直接关系。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正式确定惊悸病名,并有“动即为惊,弱则为悸”的记载,认为前者是因惊而脉搏动,后者是因虚而心悸。清•王九峰认为:“心为君主之乡,肾为藏水之脏,火性炎上,水体润下,水欲上升,火欲下降,水无以上升,火何以下降?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是以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宗气上浮,虚里跳动。”强调了心肾不交的致病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心肾阴阳失调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故对于本病的治疗以调整心肾阴阳为主,以滋养肝肾、养心安神、交通心肾为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敛心颗粒主要由黄连、酸枣仁、苦参、柏子仁、栀子、淫羊藿、制何首乌等药物组成,具有育阴、交通心肾、养心、安神定悸之功效。方中黄连、苦参、栀子苦寒清热、善清心火,苦参碱经现代药理证实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制何首乌补益精血固肾,其富含卵磷脂,有减慢心率、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能补养阴血、交通心肾而安神,善治心肾不交之心悸失眠;淫羊藿温肾壮阳,以防大量苦寒之品克伐肾阳,取其反佐作用。诸药合用,共奏交通心肾之效。治疗过程中,配合汤剂辨证用药非常重要。中药基本方中炙甘草、蝉蜕、僵蚕经药理研究,均有抗心律失常作用[3];丹参可活血化瘀,使气血通畅,脉律自复;五味子、炒酸枣仁收敛安神,使神有所舍、脉律如常。敛心颗粒加汤剂对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明显,未发现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赵树明,李萍.病毒性心肌炎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3):79-80.
[2]赵志付.浅析心身疾病的刚柔辨证[J].中医杂志,2006,47(2):146-147.
[3]郭春雨,宋威,刘芳,等.炙甘草汤抗心律失常的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概况[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6(2):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