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中医医院放射科四川会东615200
【摘要】目的:比较X线与CT检查诊断腰椎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X线和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腰椎结核的临床价值。结果:(1)X线表现:其中73例患者椎体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的椎体骨质破坏征象;36例患者在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49例患者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脓肿影。(2)CT表现: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骨密度增高、椎旁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等。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且其破坏形态多种多样,其中死骨形成62例,骨密度增高24例,椎旁脓肿54例。结论:临床实践中,最优的检查方案是首选X线平片进行摄片,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对部分患者或相关部位重点CT扫描,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X线;CT;腰椎结核;诊断价值
ThecomparisonofX-rayandCTexaminationinthediagnosisoflumbarspinaltuberculosisresearch
Anqichun
Liangshanprefectureinsichuanprovinceeastcountyhospitalradiologydepartmen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ichuanhuidong615200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XlineandtheclinicalvalueofCTexaminationinthediagnosisoflumbarspinaltuberculosis.Selectionmethods:fromJanuary2011toJanuary2016,78casesoflumbarspinaltuberculosispatientsastheresearchobject,alltheX-rayandCTinspection,tocomparetheclinicalvalueoftwowaydiagnosislumbarspinaltuberculosis.Results:(1)X-raymanifestations:amongthem,73casesofpatientswithvertebralbodyisirregular,edgeblur,unevendensityofvertebralbodybonedestructionsigns;Edgeof36patientsonvertebralbodybonedestruction;49patientsofvertebralsideofsofttissueabscesses.(2)CTperformance:mainlyforvertebralbodybonedestruction,increasedbonemineraldensityandvertebralabscess,nearthedeadboneformation,intervertebraldiscdamage,etc.Allpatientswithbonedestructionofvertebralbody,andthedamageformisvaried,amongwhich62weredeadboneformation,bonemineraldensityincreased24cases,vertebralabscessby54cases.Conclusion:clinicalpractice,theoptimalinspectionschemeisthepreferredX-rayplainfilmradiography,andthenpointedtosomepatientsorrelatedareasonCTscan,inordertoimproveclinicaldiagnosisaccuracy.
[Keywords]Xline;Computedtomography(CT);Lumbarspinaltuberculosis;Diagnosticvalue
结核病是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腰椎结核是临床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病,发病部位以腰椎最为常见,患者以青壮年人群居多。腰椎结核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腰椎活动受限、寒性脓肿、脊柱畸形等,患者多食欲不振、腰疼、大腿疼、坐骨神经痛等表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影响极大[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抗结核、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腰椎结核患者,及时诊断、治疗腰椎结核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X线检查是临床上诊断腰椎结核的首选方法,同时,随着CT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在诊断腰椎结核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年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腰椎结核的X线与CT影像学特点,旨在为临床更准确诊断腰椎结核提供科学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病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共纳入78例,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主诉有不同程度的低热、盗汗、腰背痛、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男41例,女37例,年龄18-55岁,平均(31.2±10.5)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0.1±2.1)月,单个椎体破坏31例,两个椎体破坏26例,3个椎体破坏21例,感觉运动功能障碍者38例,血沉增快19例,脊柱后凸者28例,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0例,伴其他器官结核11例。均进行X线和CT检查,并有完整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1.2方法CT扫描采用西门子Sensatipn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设置:螺距1.3,层厚4mm-5mm,200mA,130kV,速度1s/周,螺重建间隔1mm,准直器0.6mm宽,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进行横断水平位扫描,以观察软组织及骨质的形态。X线平片采用Kodak2000DR系统,摄常规正侧位片,全自动曝光,如有必要加照双斜位[2]。
1.3影像学分析所有患者X线和CT影响学资料由三名具有中高级以上职称医师成立盲法阅片组,按照X线和CT顺序,每次只观察一种影像图像,并分别进行诊断,7d后再阅读另外一种影像图片并进行诊断。观察记录关于椎体破坏、椎旁软组织脓肿、在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等各种征象特点,最后三名医师共同观察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讨论、最终诊断。
1.4统计学处理1.4数据处理方法本研究数据均录入excel2007软件进行表格统计,记录实验室检查所得数据。
2结果
2.1X线表现78例腰椎结核患者X线平片表现见表1,其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脓肿影、在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等,其中有73例患者椎体表现为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的椎体骨质破坏征象,见图1,这基本能诊断患者为脊柱结核;36例患者在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见图2,此为进一步证明患者脊柱结核有进一步发展趋向的证明;有49例患者表现为椎旁软组织脓肿影,见图3,此为腰椎结核患者常见症状。
2.2CT表现78例患者经CT扫描影像学表现见表2。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骨密度增高、椎旁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等。经CT扫描,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且其破坏形态多种多样:①局灶硬化型。主要表现为不规则、低密度骨质破坏,多表现为骨质增生;②前纵韧带骨膜下或边缘型。主要表现是椎体边缘或前缘骨皮质遭破坏中断,形状为浅碟状,一般凹陷明显,周围有脓肿形成;③溶骨型。破坏区边缘模糊,一般呈洞穴状或蜂窝状或虫蚀状,内有斑片状或沙粒状死骨形成;④碎裂型。椎体碎裂状破坏,体积膨大,不再见正常形态,而是由大小不一、杂乱无章的碎骨片取代,常见椎旁脓肿椎管狭窄和椎体塌陷。其中死骨形成62例,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内见椎体碎裂后残留碎骨片或沙粒状高密度影,多为多发,见图4;骨密度增高24例,主要表现是破坏区周围灶性硬化及骨硬化带,并见大小不一的斑片状、高密度影,见图5;椎旁脓肿54例,主要表现为双侧或单侧呈低密度影,且脓肿内见不规则钙化灶或碎骨片,见图6。
3讨论
脊柱结核是全身骨结核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研究发现,脊柱结核如能及早发现和治疗,可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不但对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积极意义,而且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甚至治愈有积极意义。反之,脊柱结核诊治不及时则易发生神经、脊髓压迫、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脊柱结核可分为颈椎结核、腰椎结核、胸椎结核、骶椎结核、腰骶椎结核等类型。临床上主要采用X线平片、CT扫描以及MRI等检查方式进行诊断。
X线平片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也是最经济方便的一种检查方法。随着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发展,X线成像效果相比于传统摄像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其成像基础是各组之间密度之差,能很好地显示骨骼系统,因此,它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脊柱结核最常用、也是首选的检查方式。研究资料显示,X线能对病变段脊柱的整体情况给予清晰显示,而且能呈现出病变全貌,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椎间隙变窄及变窄程度进行观察,而且能很好地观察脊柱后凸畸形和椎管狭窄的情况[3]。研究发现,中心型脊柱结核X线片能清晰呈现椎体破坏、局部后突畸形以及压缩楔状变形等状况。它对几种典型的脊柱结核症状如溶骨性改变虫蚀样破坏、骨质破坏、椎体破坏压缩变形、溶骨性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隙狭窄等均能够清晰显示。不过,X线密度分辨率不高,而且存在组织结构重叠,腰椎结核病变早期主要表现为骨小梁模糊,因此,X线对早期发生的细微病变显示有一定限度,且对病变范围、椎管内是否发生病变无法显示。张建等[4]研究提出,X线平片对病变与相邻结构的空间关系也无法辨别。
本研究结果显示,X线平片检查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椎旁软组织脓肿影、在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等特点,其中多数患者经X线检查均能显示有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的椎体骨质破坏征象,这是判断脊柱结核的最基本证据,此外,部分患者见椎体上下缘骨质破坏,可进一步证实患者脊柱结核有一定的发展趋向,另外,X线平片见49例患者有椎旁软组织组织脓肿影,这为判断患者为腰椎结核提供了进一步证据。因此,通过X线平片可对大多数腰椎结核患者进行诊断。
CT扫描则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不受组织结构重叠影响,对骨质发生的细微变化能清晰显示,因此,CT能对腰椎结核患者细微的骨破坏、小块死骨形成、不规则溶解、冷脓肿、增生、硬化等骨质改变给予良好呈现。研究资料显示,CT能清晰显示突入椎管脓肿或死骨,且对病变发生的程度给予初步界定。不过,它对椎体骨炎、股内小脓肿、脊髓性质是否发生改变则无法做出判断。本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则主要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骨密度增高、椎旁脓肿、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等征象。其中,62例患者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内见椎体碎裂后残留碎骨片或沙粒状高密度影,可见,CT对死骨形成的显示比较敏感。此外,CT扫描还显示了部分患者发生了骨密度增生,部分患者发生了双侧或单侧碎骨片或不规则钙化灶等椎旁脓肿征象,这与上述观点一致。
X线平片和CT扫描这两种检查方法的成像是以组织间天然密度差别为基础的,前者属于二维成像,能对脊柱进行直接性整体观察,比如可以观察椎体病理性压缩骨折后突畸形。研究者提出,X线二维图像是多种组织重叠影,无法显现邻近组织受侵程度、早期病变,而CT扫描的原始图像是横断位图像,因此,它需要进行后期重建后方可显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密度分辨率,不受组织重叠影的干扰,能够准确显示病灶内部状况、侵犯范围、软组织异常等情况[5]。因此,CT扫描对骨骼的细微改变的呈现明显优于X线平片。
综上所述,X线平片能对大多数腰椎结核与相关疾病进行正确地鉴别诊断,而且能对椎体进行整体直接性观察,是腰椎结核首选检查方式,CT扫描则能清晰显示椎管内及椎间盘间的病变情况,对早期较隐蔽的脓肿及细微骨质破坏状况能清楚显示,可以作为X线平片的补充,因此,临床实践中,最优的检查方案是首选X线平片进行摄片,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对部分患者或相关部位重点CT扫描,以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1]安国良.腰椎结核的CT诊断与误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2):142-143.
[2]周万军,殷好治,刘永刚,等.腰椎转移瘤误诊为腰椎结核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4(8):650-650.
[3]GazzeriR,TamorriM,GalarzaM.Balloon-assistedendoscopicretroperitonealgaslessapproach(BERG)forlumbarinterbodyusion:isitavalidalternativetothelaparoscopicapproach[J].MinimallyInvasiveNeurosurgery,2013,(03):150-154.
[4]张建,汤全,刘达兴,等.脊柱结核合并假性动脉瘤误诊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4):4111-4112.
[5]荆志振,陈斌,胡伟,等.腹主动脉瘤并腰椎破坏误诊为腰椎结核1例[J].脊柱外科杂志,2015,4(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