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省盐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22400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METC(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普通药物治疗精神抑郁症的效果并进行探讨。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150名精神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5名患者,对第一组患者进行氟西汀口服治疗的手法进行治疗,第二组患者运用无抽搐电休克(METC)进行治疗,在治疗的6、8、10、12、15、22天对患者进行自杀量化评定和调查问卷,同时根据副反应评定标准对两组的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第六天测得两组患者的自杀量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第六天,两组的自杀缓解率也开始逐渐增长,并且第二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在第八天两组的差距达到了一个峰值,第一组的自杀观念缓解率增长到了43.3%,第二组增长到了81.8%。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TC)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氟西汀口服的疗法,可以明显减轻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消除自杀观念,且没有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TC普通药物精神抑郁症对比分析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抑郁症作为一种精神疾病逐渐进入大众视野,据预测,抑郁症导致的自杀率和致残率将越居世界第二位。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是自杀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针对这种情况,对抑郁症的治疗及其自杀观念的消除迫在眉睫。
抑郁症药物可以暂时控制抑郁症,但是可能要长期服用甚至终身服用,并且药物出现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也不可避免,因此近年来成为研究疗法的一大障碍。虽然随着医药研制水平的提高,药物治疗抑郁症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是仍有23.5%左右的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最后发展成了顽固型抑郁症难以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TC)是对患者进行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会使患者的暂时失去意识并无抽搐症状,这样可以达到有效的治疗。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作为一种物理医疗方式,具有很多优势,比如省时、安全、效率高、无副作用等等,除了精神抑郁症之外,对于其他症状的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然而并不能说明这种疗法优于药物治疗法,甚至在一些方面远远不及药物的治疗效果,比如这种疗法会影响大脑的神经系统,临床上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本次实验中口服的氟西汀可以有效地调节5—羟吲哚乙酸的浓度从而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消除自杀情绪。本次研究本着快速消除患者抑郁情绪和自杀观念的目的,运用了药物联合物理疗法探究治疗效果。最后将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随机抽取150名精神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5名患者,对第一组患者进行氟西汀口服的手法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0例,平均年龄(33.5±2.9)岁,年龄范围为25~43岁,平均病程为(16.1±2.7)个月,自杀意识量化评分为(18.71±5.48);第二组患者运用无抽搐电休克(METC)进行治疗,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5例,平均年龄(33.5±9.8)岁,年龄范围为23~45岁,平均病程为(16.8±3.2)个月,自杀意识量化评分为(20.72±5.87)。两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并无显著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第一组进行氟西汀口服,每天口服20mg,连用三周。第二组在氟西汀口服的基础上进行电休克治疗,这个过程需要专业的医疗技师来完成。首先要将患者全身麻醉,然后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给予适当强度和频率的电流刺激,在每周的周二、四、五上午进行治疗,一周三次,持续治疗八周。在电刺激治疗的过程中,若患者出现轻度的不良反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稍事休息。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的6、8、10、12、15、22天对患者进行自杀量化评定和调查问卷,同时根据副反应评定标准对两组的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记录。
1.4数据处理
将研究所得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后,计量数据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倘若P<0.05,证明差异显著,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治疗前期,两组患者的自杀量化评分差异明显(P<0.05),到了后期两组的差异不再显著(P>0.05),治疗阶段接近尾声。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3讨论分析
根据结果数据显示,第二组患者的自杀量化评分在第六天后便大幅度下降;第一组患者的自杀观念在第八天之后变化显著,第二组患者则在第六天就开始大幅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第六天测得两组患者的自杀量化评分明显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第六天,两组的自杀缓解率也开始逐渐增长,并且第二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第一组,在第八天两组的差距达到了一个峰值,第一组的自杀观念缓解率增长到了43.3%,第二组增长到了81.8%。
从研究结果可看出,药物与物理联合治疗的效果最好。氟西汀口服的见效很快,一般2-4周见效,快的患者一周见效,而且不用经过肝脏的首关消除效应,因此在第五天我们便可明显观测到患者的抑郁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据有关研究报告显示,正常健康人体与抑郁症患者的脑脊液中的5-羟吲哚乙酸的浓度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脑脊液中的5-羟吲哚乙酸浓度过高可能是引起自杀倾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氟西汀可以通过调节5-羟色胺来控制5-羟吲哚乙酸的浓度来抑制患者的自杀倾向。
近年来,我们在药物治疗抑郁症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还是无法改善药物治疗起效慢的缺点,于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应运而生,电休克会刺激视下丘,从而使神经递质的传输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自杀观念很强的患者,电休克治疗能够马上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对于一些急性的抑郁症患者,药物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及电休克治疗起效快。
综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可以弥补药物治疗的延迟效应,两者结合治疗会对抑郁症患者起到更好地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榴.抑郁障碍患者多巴胺受体2多态性与改良电休克疗效的相关研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广州医学院.2012(学位年度)
[2]余晓仪.抑郁障碍患者无抽搐电休克的疗效与TPH2基因(rs1386494)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广州医学院.2012(学位年度)
[3]杨海燕,曾祥刚,万红.不同麻醉剂对MECT抑郁患者血压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