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盐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临床研究

彭先兰朱长江唐若皓(通讯作者)

彭先兰朱长江唐若皓(通讯作者)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重庆400000)

【摘要】目的:应用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踝关节筋膜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的形式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RD组),在各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这两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以及术后的髂筋膜进行连续神经阻滞镇痛。然后将术后患者不同时间内静息和活动时的VAS、肌力评分等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无显着差异(P>0.05)。在每个时间点静息时VAS和肌力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在运动状态下,RD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低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动度均为术后48小时,状态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R组术后接受帕瑞考昔钠和PONV的患者数量多于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和嗜睡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的使用可以增强连续骼筋膜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

【关键词】盐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右美托咪定;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66-02

为了提高效果,减少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医生在手术中还将可乐定和芬太尼等药物作为佐剂,将神经与局部麻醉药混合用于神经阻滞。这种方法可以使麻药开始起效的时间更短,作用于医疗麻醉的时间更长。除此之外,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型a2激动剂和右美托品也广泛用作周围神经阻滞中各种局部麻醉剂的佐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与分组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后,选择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择性髋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年龄在52~79岁之间,ASAⅠ级~Ⅲ级。排除标准:心血管疾病严重患者;具有肝肾疾病或精神疾病史的患者;不能使用局部麻醉药的患者;穿刺部位感染患者。随机分配到研究中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随机罗哌卡因组(R)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RD)。

1.2麻醉及镇痛方法

1.2.1麻醉方法所有患者的全身麻醉均分为三个阶段,在手术开始前使用芬太尼(4μg/kg),异丙酚(2mg/kg)和罗库溴铵(0.6mg/kg)诱导;在手术期间使用异丙酚(4~6mg/kg)和瑞芬太尼(0.2~0.3μg/kg·min),在手术结束前一段时间注意这两种药物的停止输入,结束前15分钟停止异丙酚,结束前5分钟停止瑞芬太尼。

1.2.2镇痛方法镇痛方法采用连续骼筋膜阻滞法,在手术完成后,让患者在病床上仰卧,使用超声机械,观察患者骼筋膜间隙内的血管和神经,然后用针进入之后注射3ml生理盐水,接着继续观察生理盐水的扩散,保证针的定位准确[1]。在出现盐水沿着骼筋膜展开的状况之后,可以沿着穿刺针放置导管来连接并激活镇痛泵。镇痛泵配置及设置:R组和RD组采用大致相同的剂量,罗哌卡因0.2%,右美托咪定0.5μg/ml,总共使用量为200ml,背景使用剂量为4ml/h,冲击剂量为4m/30ml。

1.3结果指标

在手术后4.8,12,24和48小时记录静息和活动状态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肌肉力量评分。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使用帕瑞昔布钠和窦性心动过缓,术后恶心呕吐(PONV)嗜睡,抽搐等不良反应进行连续记录。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视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共有90名患者参加了该研究,每组45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活动,RD组在术后4,8,12和24小时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肌力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

3.讨论

全微关节置换术手术的创伤面积很大。一般情况下,采取全髋关节术的病者都是高龄病者,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较多,动手术后的创伤所引起的术后疼痛常常会导致在手术期心血管恶性事情发生。传统的术后止痛办法有给患者使用肌肉、静脉给予阿片类的药物以及采取手术中留置的连续硬膜外外管给药[2]。但是,这类方法也存在着诸多弊端,患者使用后容易出现如恶心以及呕吐、尿潴留、呼吸系统抑制、皮肤燥痒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上不易推广。骼筋膜前部为骼筋膜(为阔筋膜覆盖)为术后以骼腰肌为线,部分股神经与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同生殖股神经存与骼筋膜后方[3]。超声在阻滞麻醉中的引入进一步提高了该技术的成功率和有效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超声引导的连续骼筋膜阻滞镇痛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能够减少诸多术后的不良反应,例如过度镇静。我们认为,超声引导的连续骼筋膜阻滞镇痛更为有效,副作用更小,并且对于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更常见,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

【参考文献】

[1]刘洋,蔡林.微创髋关节置换手术的现状和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7(9):234-235.

[2]阿日奔吉日嘎拉,刘继军,武永刚,高飞,段立军.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14):56-58.

[3]李箭,杨天府,裴福兴,杨静,屠重棋,蒋欣.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稳定性问题[J],四川医学,2016(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