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7-17
/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袁英媚

袁英媚(新邵县红十字医院湖南新邵422900)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387-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经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效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其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中西结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1],属于中医学的“心悸”、“胸痹”等范畴。随着我国中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更佳。下文将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对病毒性心肌炎进行治疗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对入住我院经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年龄范围22-77岁,平均年龄(53.2±8.2)岁。随机将患者分2组,即中西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1.2.1具体诊断标准[2]

主要参考1999年全国心肌炎病专题座谈会制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即:(1)病史和体征: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后3周内出现与心脏相关的表现,如不能用原因解释的感染后严重乏力、胸闷、头昏等,体查发现心界扩大、心尖区第一心音明显减弱,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等。(2)上述感染后3周内出现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3)心肌损伤的指标:心肌酶升高,心脏彩超改变(4)除外其他疾病。

1.2.2中医辨证分析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气血衰弱、久病未愈,情志内伤及外部受到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而此病发病的根本就是体虚,病毒的侵袭和感染是发病的重要条件,本病的发病特点为正虚感邪。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以心脏本身气阴不足为主,标实以痰阻、湿热、血瘀为甚。

1.2.3具体方法

首先使患者卧床休息,进食主要为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的食物。

依分组方法,治疗方法如下:(1)西医治疗组:主要采取予保护心肌疗法,即对患者静脉滴注5g维生素C+5%葡萄糖,每日一次,疗程为3周。口服辅酶Q1010mg,每天三次;曲美他嗪20mg,每天三次。如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予对症治疗。

(2)中西医治疗组:在上述西医治疗组的基础上另加中医治疗。(a)静脉滴注30ml黄芪注射液+5%葡萄糖250ml。(2)选用如下中药药方:黄芪20g、麦冬15g、丹参15g、炙甘草6g、党参20g、桂枝15g。以益气养阴法为主,兼以活血通络。加减:心血瘀阻加桃仁、赤芍、红花等,湿毒内蕴加大青叶、板蓝根、银花、黄芩、连翘等,心脾两虚加茯苓、酸枣仁、远志、当归等。痰浊壅塞加瓜蒌、薤白,半夏、枳实等。

1.2.4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3周,心电图改善情况的观察;(2)治疗前、后4周主要症状的变化。

2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上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如下表1所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有统计学差异。

2.2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在心电图改善方面,治疗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2所示。

3结论

所谓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柯萨基B组病毒侵犯心肌引起的一种心肌炎症反应。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有以下两种:①病毒侵犯心肌后引起的细胞免疫;③病毒感染后激活的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细胞。有动物实验表明:病毒性心肌炎在病毒感染第1周以病毒对心肌直接损伤为主。病理上出现心肌坏死病灶,第2周开始以免疫反应对心肌损伤为主,表现为更为广泛的心肌坏死和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

由上述对两组在临床治疗疗效方面及心电图改善情况方面的比较,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其疗效确切,明显地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1]周爱明,陈卫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1):39-40.

[2]张玉峰,杨国栋,毛莲香.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6):36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