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干预对尿失禁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社区干预对尿失禁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陈亮杨多华奚晴超李爽吴天红

陈亮杨多华奚晴超李爽吴天红

(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1315)

【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对中老年尿失禁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将在我中心就诊的中老年尿失禁女性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试验前对两组患者测其主观幸福感,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后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全科团队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试验结束后再对两组患者的主观幸福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后,干预组尿失禁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可有效提高中老年尿失禁女性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值得社区推广。

【关键词】社区干预尿失禁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69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282-02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是人们对整体生活的满意度与快乐感[1]。尿失禁是社区的常见病,尿失禁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尿失禁虽然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自20世纪90年代起,尿失禁已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五大疾病之一[3]。目前在我国城市地区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为18.5~57.5%,中老年女性的发生率更高达50%[4~6]。本研究对在我中心就诊的160例中老年尿失禁女性患者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通过对干预组尿失禁女性患者实施社区全科团队提供有连续性、可及性并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旨在观察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对中老年尿失禁女性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为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中心就诊的中老年尿失禁女性患者160例。将这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干预组80例,年龄52~80岁,生产史1~6次;合并高血压31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4例,轻度尿失禁72例,中度8例。对照组80例,年龄50~82岁,生产史1~5次;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3例,轻度尿失禁74例,中度6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生育史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样本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50岁,符合尿失禁诊断标准:咳嗽、大笑、喷嚏及运动等腹压增加时发生尿失禁,轻、中度尿失禁,无认知障碍,意识清楚,知情同意者。

排除标准:具有明显的生理缺陷,伴有重大疾病,如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明显残疾者,重度尿失禁。

1.3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指导膳食、合理用药、加强体育锻炼、健康宣教和简单的自控排尿训练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由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社区护士组成的社区全科团队提供以下的社区干预。

1、中药治疗:处方组成如下:熟地黄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煅龙骨20g,鸡内金10g,人参10g,五味子10g,黄芪20g,炒山药20g,桑螵蛸20g,覆盆子15g,炙甘草10g。用法:临证加减,水煎服,每天1剂。

2、行为干预:每月1次,采用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方式。上门或集中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盆底肌肉训练、自控排尿训练。

3、认知干预:每月1次,组织患者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和交流,进行尿失禁知识健康教育,使患者能真正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使之自觉的坚持自控排尿锻炼,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使尿失禁状况得到改善,并强化患者对主观幸福感的认知。

4、家庭心理支持:尿失禁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及身心障碍等心理问题,因此患者很少参加社交活动。社区全科团队通过上门服务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良好关系并讨论家居的适应及活动情况。鼓励患者家属陪同患者参加尿失禁健康讲座及功能锻炼。住院患者鼓励患者家属多探视,有条件的每周探视1次,无条件的每周至少与患者通电话1次,使其减少对疾病的忧虑、抵抗情绪,对尿失禁问题不再敏感、不再恐惧和焦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社区全科团队提供的社区干预,团队人员均接受了尿失禁相关知识的统一培训,上门服务2次/月,进行健康行为干预及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适时调整干预措施。追踪干预随访治疗12个月。

1.4评价方法

干预12个月后,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universityofnewfoundlandscaleofhappiness,MUNSH)进行干预前后调查。MUNSH由24个条目组成,12个条目反映正性因子,12个条目反映负性因子。对每项条目均采用3级计分,得分范围为0-2分: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与负性因子分之差加上常数24。分数越高,表示越幸福。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尿失禁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差别。

2结果

干预前后两组中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主观幸福感组间比较:干预前两组中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主观幸福感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主观幸福感得分比较(x-±s,分)

3讨论

研究表明,干预组在通过为期12个月的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后,其主观幸福感得到显著的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专业且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措施如健康教育、中药治疗、行为干预、认知干预、家庭与社会支持等,将有效的提高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使患者能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逐步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去面对生活,重新回归到社会中,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也得到明显提高。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许多尿失禁患者对该疾病没有足够的认识,有些患者认为尿失禁是生理发展的常见现象,不需要治疗,能自行改善,或者认为不能治愈。还有因为害羞感到尴尬而延误就诊时间,耽误了病情;还有一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有限,拖延了诊治。经过连续性、可及性并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后,使许多患者对该疾病有了重新认识,并能主动去社区医院就诊,积极配合治疗,从此对尿失禁不再悲观、消极,能够积极坦然应对。

本研究中,针对中老年患者尿失禁的特殊性,采用了有针对性的社区干预,其主要优势在于首先,针对性的社区干预要求社区全科团队对患者有足够的了解,其必须建立在其良好的和谐的医患关系上,无形中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信任感。其次,社区全科团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社区干预措施,让患者切实了解到怎么去干预尿失禁。针对性的社区干预还有助于患者家属更好地针对患者进行监督和干预,全科医生对患者详细讲解尿失禁的基本知识,指导病人进行合理膳食,开展心理疏导,消除焦虑不安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社区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训练、盆底肌肉训练、自控排尿训练,并要求家庭成员从旁协助与督促患者进行锻炼,最大限度给予患者心理精神支持。因此,患者家属与社区全科团队形成了协同干预的模式。

通过本研究证实,对中老年尿失禁女性患者实施社区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从而改善尿失禁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后华杰,AndrewsFM,RobinsonJP.主观幸福感的测量[M].//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揽(上册).台北:远流出版社,1997;90-156.

[2]李玉芳.冯琼,唐家龄,等.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66-267.

[3]谢臻蔚,金杭美.女性尿失禁的分类和发病机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9,25(11):642-643.

[4]宋岩峰,李亚钦,徐波,等.福州市社区女性尿失禁发病现状的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4):257-259.

[5]王建六,曹冬.张晓红.等.北京郊区女性尿失禁及盆腔脏器脱垂发病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抽样调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7,8(1):5-9.

[6]徐灵,杨艳.上海成年女性尿失禁现状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552-555.

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卫生系统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PWRq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