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江
(四川省都江堰市宝莲路医疗中心妇产科611830)
【摘要】目的培养出更加优秀的新型助产士,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方法选择助产人员、带教老师、制定计划、规范带教工作。结果培养了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高度责任感、过硬的助产技术的新助产士,提高了产房整体助产水平和产科质量。结论严格规范培训新助产士可有效提高产科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新助产士规范带教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54-02
助产士是产科不可缺少的角色,他们肩负着母婴安全的重任。随着分娩模式的转变、医院扩大、地震后肩负着再生育工作,助产士的老龄化。现我科助产士正处于新老更替的阶段。如何培养出医院需要、工作需要,孕产妇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新型助产士,是我科当前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新助产士的带教我科经过科内的讨论,护理部的批准,改变了带教模式,制定了一套系统、完整、持续改进的带教模式,给新助产士正确的指导。培养了新助产士浓厚的学习兴趣,缩短了带教时间,提高了她们独立的应急能力和急救技能,提高了产科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保证了母婴安全。因此,新助产士规范带教对产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此方案作介绍:
1选择助产人员
1.1从应届毕业的大专或本科生中选择性格开朗、品学兼优、应变能力强、热爱助产工作、体魄强健、对孕产妇有爱心、同情心、耐心、热责任心心、细心的“五心“护士作为培养对象。
1.2从本院护士中选择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热爱助产专业、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思维敏捷、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护士作为培养对象。
2制定带教计划
合理的带教计划能够更好地指导带教、规范带教。由于产房工作灵活多变,具有连续工作等特点,又因技术要求高、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孕产妇及家属的期望值高等特点。在新助产士入产房前就要制定好带教计划、力求做到合理安排带教内容、带教时间,避免带教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增强带教的计划性和针对性。[1]
3岗前培训
3.1新助产士在上岗前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和相关法律法规教育,促进助产士牢固地树立职业价值观。
3.2助产士职责教育,帮助她们从学生或护士身份转变为助产士并主动地进入助产士角色,更好地为孕产妇提供服务,为母婴保健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3.3新助产士在上岗前进行心理辅导,分析工作压力的来源和应对压力措施,培养具有应对风险的强大内心和自我调节能力。
3.4加强职业防护的培训。加强待产和分娩过程中的标准预防,严格操作流程对保护自身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注重老师的基本素质,严格选择符合条件的老师
带教老师的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可直接影响到助产士的医德医风和产房的优质护理、产科质量、母婴安全。
4.1选择乐观、积极向上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职业观;具有高尚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同情心的助产士。[2]
4.2胜任能力要求:工作及教学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沟通能力、教学能力、技能传授能力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强;具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助产士。
4.3职称要求:主管护师或以上职称。
4.4带教老师的职责:明确带教目标,关心新助产士的思想动态,根据学习情况及时修订带教计划,持续改进带教方法。
5带教方法与步骤
传统的带教模式没有对带教老师做严格的筛选及培训,也未考虑师生的优化组合,对新助产士采取的是指定老师跟班学习的模式。科室和老师没有系统地制定任何计划,因此存在带教的盲目性和不科学性。在规范化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掌握“放手不放眼’的原则“,按计划进行“一对一”的带教[3],切实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反复讲解、反复操作、科学分析、持续改进的目的。既提高了操作水平,又保证带教质量。
5.1第一月掌握产房分区、消毒隔离制度及外科洗手技术,熟悉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外测量、预产期推算、胎儿附属物的功能、系统保健三级管理、四部触诊等相关知识与技术。
5.2第二月掌握胎监、缩宫素的使用、接产流程、会阴切开缝合的指正及原则;熟悉产科文件的书写与正常产程的观察。
5.3第三月掌握人工破膜、人工剥离胎盘术、阴道检查术;掌握正常分娩接产要领及新生儿初步复苏术。
5.4第四月掌握异常产程的观察与处理、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掌握臀助产、胎吸、产钳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掌握产科急救与转诊。
5.5第五月掌握新生儿的疾病筛查、听力筛查技术。进行各项情景模拟急救技能演练。专科理论与技能的考核。
结果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新助产士,缩短了带教时间,培养了过硬的助产技术,提高了新助产士的应急急救技能,提高了产科质量,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做到了“三好一满意”即医德好、服务好,质量好,患者满意。
结论新助产士规范带教既体现它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又避免带教的盲目性、随意性、不正规性[1]。从而提高了带教效果和产科质量,降低了孕产妇、围产儿的病死率和医疗风险,达到了保证母婴安全,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一代德才兼备的优秀助产士的目的。所以,带教模式值得改进。
参考文献
[1]吴南波,浅谈产房新助产士带教.中国健康月刊B版,2011年第10期
[2]文霞,蒋红梅,廖陈亮,王贤华.产科新助产士的临床带教与培养,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10月第6卷第20期
[3]成晓玲,新助产士的带教模式及探讨.《吉林医学》,201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