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创业领导能力建设的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2

加强党的创业领导能力建设的对策探讨

肖陆军

肖陆军(重庆师范大学社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标志着党中央吹响了构建创业型国家的号角。在新形势下,党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创业观的要求,不断完善创业领导体制,努力提高创业领导能力,积极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我国创业型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顺利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创业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创业领导能力创业型国家创业型经济科学创业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自主创业浪潮:第一次是以城市边缘人群和农民创办乡镇企业为特征的“草根创业”;第二次是以体制内的精英人群(科研部门的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的行政精英)下海创业为特征的精英创业;第三次是加入WTO以后的伴随新经济的发展以大量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为特征的“海归”创业。当前,神州大地正在兴起以返乡农民工和大学生为主体的第四波自主创业浪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标志着党中央吹响了构建创业型国家的号角。在新形势下,如何审时度势、科学引导、充分激发一切创业主体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才能,持续推动创业型国家建设,成为我们党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为此,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顺势而为,及时提升创业领导能力,让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为构建创业型国家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所谓党的创业领导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创业理论、创业路线、创业方针、创业政策,领导制定和实施促进创业的法规体系,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自主创业立业,持续发展创业型经济,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创业型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创业领导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建设高素质创业人才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创业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优化创业环境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社会主义条件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积极构建创业型国家,既是一个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课题。各级党委要适应国际国内创业型经济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创业规律,统筹发挥政府机制、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创业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此,各级党委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十点:

一是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构建创业型国家的战略思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扶持创业、鼓励创业、促进发展、带动就业是党执政兴国的民生要务。各级党委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千方百计促创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就业,不断提升创业质量和就业水平。按照发展创业型经济、构建创业型国家的要求,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转变创业模式,科学统筹我国创业型经济的结构、效益和速度。各级党委要定期全面分析创业形势,增强预见性,准确把握创业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和有效贯彻应对的方针政策,推动创业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牢固树立科学创业观,更好地推动创业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业观是关于创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创业观的第一要务是创业,科学创业观的核心是创新,科学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是自主依法诚信责任和谐,科学创业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各级党委领导要定期深入了解创业主体的实际情况,充分把握创业主体的各种意愿,广泛集中创业主体的聪明才智,切实把维护和实现创业主体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创业事业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一切创业主体自主创业、充分施展创业才华;支持和鼓励创业主体依法创业、依法纳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支持和鼓励创业主体践行责任创业的承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统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始终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

三是推动建立和谐创业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科学统筹城乡创业,统筹区域创业,统筹老年、中年和青年创业,统筹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统筹国内导向创业和国际导向创业,统筹男性创业和女性创业的有效体制机制。逐步建立体现科学创业观要求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巩固率,不断扩大就业。各级党委在贯彻落实科学创业观方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务求实效。在指导方针、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创业审批、创业场地、创业融资、创业风险规避、创业配套服务等问题。

四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科学创业观的要求积极推动创业模式转型升级。当前,各级党委要按照推动创业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要求,顺应世界创业型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创业型经济发展规律,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快优化创业型经济发展模式:着眼于发挥观念创新先导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自然资源依托型向人力资源开发型转变;着眼于充分发挥创业型经济的示范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实体经营型向品牌运营型转变;着眼于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镇的辐射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空间分散型向区域功能型转变;着眼于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先行作用,推进创业发展模式由国内导向型向国际导向型转变。

五是坚持社会主义创业型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党领导创业型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方式。我国的创业型经济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创业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创业型经济体系的任务还很艰巨。为此,我们要尊重创业主体的首创精神,围绕创业领导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闯敢冒,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创业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党领导创业型经济工作,主要是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各级党委要因地制宜地确定本地区构建创业型社会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创业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确保中央的创业政策和各项部署的贯彻落实。涉及区域创业型经济、创业型城市、创业型新农村的发展规划、重大方针政策、工作总体部署的重要问题,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经常性工作由政府及相关创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决策和开展经常性管理。各级党委要支持政府依法充分履行创业管理职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逐步深化创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实现“千方百计促创业、千帆竞发创伟业”的良好愿景。

六是大力加强中国特色创业文化建设。创业文化是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和心理意识,它主导人们对待创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国内外的诸多事实表明:创业文化与创业活动、创业型经济呈正相关。中国特色创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构建创业型国家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创业文化建设,统筹抓好创业精神文化层面、创业制度文化层面和创业物质文化层面的协调发展,以先进的创业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创业作品吸引人人,以成功的创业榜样激励人,以一流的创业实绩鼓舞人。

七是大力加强创业人才队伍建设。国运兴衰,创业为本;创业成败,人才为本。为此,各级党委必须重视加快发展创业教育,努力培育人民群众的创业精神、强化人民群众的创业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的创业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众所周知,具备创业意识是成功创业的动力,树立正确的创业理想是成功创业的前提、具有完善的创业知识是成功创业的基础、具备较强的创业能力是成功创业的关键、严格遵守创业法律法规是成功创业的保证,五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各级党委当前尤其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有创业意识、有创业理想、有创业知识、有创业能力、守创业法规的宏大的创业人才队伍,为构建创业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八是大力加强创业政策体系建设。一般说来,创业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容量,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较好的经济环境蕴含着大量的创业机会,但由于我国的创业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对创业的促进效应还很有限,创业的就业带动效应更难以充分发挥。为此,各级党委必须不断加强创业政策能力建设,提升创业政策体系的有效性、针对性、适应性、协调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我国的创业活动水平,切实降低创业企业关闭率,推动我国创业型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九是大力加强创业法治体系建设。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此,各级党委在发展创业型经济和构建创业型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依法治理的基本原则,既要逐步建立完备的创业管理法制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又要加强创业执法和相关司法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蓬勃健康的创业活动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推进、阔步前进。

十是积极借鉴国外创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意味着我们党必须密切关注国外创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新举措新变化,拓展视野,虚心学习,全面提高创业领导水平。各级党委要既要立足于国内创业的实际情况,又要采取“拿来主义”,积极借鉴国外执政党领导创业事业的有益经验,不断完善创业领导体制,不断提升创业领导水平,科学统筹扶持创业、促进发展、扩大就业和促进和谐的辩证关系,顺利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创业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辜胜阻.创业和就业应为政府当前重要目标.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第7期.第7页.

[2]游孙权.推进泉州创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研究.2008年第6期.第73-75页.

[3]杨六华,李晓园.靠创业文化引领“全民创业”.光明日报.2005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