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檩郑素兰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4)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热疗在治疗心源性水肿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心源性水肿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蒜葱白穴位贴敷结合热疗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治疗组为73.3%。结论:大蒜葱白穴位贴敷结合热疗能减轻心源性水肿患者的水肿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大蒜葱白穴位贴敷热疗水肿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42-02
心源性水肿是由于心脏功能障碍引发的机体水肿,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当心力衰竭时即出现水肿。水肿是指体内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泛溢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严重者伴有胸水、腹水等,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称水肿为“水气”或“浮肿”。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为:1.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沉重,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2.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本文主要是观察中医穴位贴敷结合热疗对心源性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心内科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心源性水肿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48~82岁。均有阵发性呼吸困难,下垂部位轻中度凹陷性水肿,心悸,心脏超声示心脏增大、功能减退等。根据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地戈辛、呋塞米等药物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蒜葱白穴位贴敷结合热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8~80岁。治疗组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50~8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情严重程度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使用地戈辛、呋塞米等药物予强心、利尿,改善心功能等。
1.2.2治疗组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及热疗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将大蒜5个,葱白5段捣成泥状,微波加热约15s使温度上升至50摄氏度左右(不烫手为宜),用纱布包好,成大约8×8方形,敷于脐部,用胶布固定。敷药8小时后去药,每日1次。6天为一疗程。贴敷后每15分钟观察皮肤情况并询问疼痛程度,出现红肿应缩短贴敷时间。若发生损伤可用50%硫酸镁或喜疗妥外涂破损处[1]。
1.3疗效判定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2]。治疗一疗程后显效为水肿尽退,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为水肿部分消退,临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为水肿未消退,临床症状无改善。
表1两组水肿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讨论
穴位贴敷疗法属于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经络学说,在病体相应的腧穴上,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贴敷,以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的目的[3]。宋.庄绰《西方子明堂灸经》:”神阙主腹大绕脐痛,水肿鼓胀,肠中鸣状如水声,久冷伤惫”,认为灸神阙穴可治水肿、臌胀等证。神阙穴为任脉经腧穴,居于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督脉相表里,二者皆经过脐。脐又为冲脉循行之所,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故冲、任、督三脉“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故脐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加之奇经八脉纵横上下,沟通内外,所以脐与百脉相通,内联五脏六腑,外达四肢百骸,通过将加热后的药物敷在神阙穴,使脐部组织温度上升,使药性及疏通经络的作用持久,促使药物更有效地通过脐部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的整体作用。
大蒜性温,味辛平;入脾、胃、肺经。《随息居饮食谱》:“生者辛热,熟者甘温,除寒湿,辟阴邪,下气暖中,消谷化肉,破恶血,攻冷积。治暴泻腹痛,通关格便秘,辟秽解毒,消痞杀虫。外灸痈疽,行水止衄”。葱白味辛性平。可通阳化气利水,宣通脉络,其挥发性成分由呼吸道、汗腺和泌尿道排出时,能刺激分泌,有祛痰、发汗和利尿作用[4]。
穴位贴敷能使大蒜葱白的药效通过经络吸收,对心源性水肿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结合热敷疗法直接提升穴位周围的温度,使皮下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达至止痛、消肿的效果。
中医穴位贴敷结合热疗治疗中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不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得到患者的认可和积极配合,使患者的满意度也一直提高,且操作简单、易学易用、经济、无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
3结论
中医穴位贴敷结合热疗能改善患者水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冬艳,宣丽华.穴位贴敷疗法中有关皮肤刺激反应的研究概况,2010,19(4):48-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9.
[3]朱晓龙.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2):1-3.
[4]王华颖,董俊平,白矾.葱白敷脐治疗脊柱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中外健康文摘》,1672-5085(2011)25-02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