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巧河北省魏县第五中学
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共性,是我们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知识性与思想性结合的教育原则,要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以问题为先导,以知识为载体,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
一、以问题为先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解决问题的需要。思维起始于问题,问题又是思维向新的问题进发的动力。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的设计中,首先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19世纪末,中国的对外开放导致了长期以来的积贫积弱,在20世纪中国为什么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个问题的设计有一些出乎学生的意料,历史课上学生了解了19世纪末中国开放的历史,政治课上学生也早就了解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可是学生很难自觉地把二者联系起来,通过这一个问题的设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会愿意学,从而主动地去思考,而这个问题又贯穿整节课,或者说我们整个这节课就在研究一个为什么我们要对外开放的问题。
二、以知识为载体
知识和能力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无非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没有知识基础,能力就成空中楼阁。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论是思想政治课入门的途径,也是学科能力的载体。没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我们的学生就失去了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就很难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正确的分析。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把握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基本内容,尤其是把握其精神实质,如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特征。而且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客观上又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三、以材料为依据
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市场经济竞争性要求必须对外开放时,我给学生这样一段材料:“对于入世,海尔总裁张瑞敏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说入世就是‘与狼共舞’,而‘与狼共舞’,你必须首先成为狼。”通过这种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材料,使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借此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这样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以媒体为手段
教学媒体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更广泛地运用。这种教学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信息交互传递,并适度运用色彩来增加感染力,音响和动画结合增加逼真效果,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在本节课教学当中,多媒体又发挥了另外一项功能。在讲述“经济全球化”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滚动字幕展示了一段有关海尔集团的资料,一方面使学生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在三十多秒的时间内读完近三百个文字并把握关键词,因此最主要的是要借此来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这里多媒体功不可没。
五、以能力为重点
根据《课程标准》,政治学科能力可概括为依次提高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也适应高考命题发展的趋势。而能力的培养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所以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不同的材料,通过历史和地理材料的展示,进行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不同的问题,考察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设置不同的情境,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难题,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等。
六、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种模式已经得到普遍认同。教师闻道在先,具有知识优势,但毕竟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所以主导作用的发挥就必须要把握好尺度。如在提问“20世纪中国为什么要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呢?”后面又加了一问“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此设问,就把学生的思路引到经济角度,引到本节课的内容上来,以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完成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七、以方法为核心
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十六大报告当中提出了要创建学习型社会,面对学习型社会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渔”,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注意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这部分内容,在处理上我完全将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读教材把握主要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在小结的时候,帮学生找出每个知识点的关键词,一方面帮助记忆,另一方面也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
八、以觉悟为目的
《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归宿。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也就是讲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的问题,从本节课的内容上来看,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并树立起开放意识,努力实践对外开放政策。所以这堂课上通过生产社会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特征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问题,体现开放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开放意识,并培养他们的竞争观念,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