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东海范文锋李智睿莫志仙(远市佛冈县人民医院511600)
【摘要】目的:探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物对腰部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产妇剖宫产腰麻后采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进行处理,对照组组患者不采用任何处理。手术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产妇SBP、DBP、HR,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麻药注射后5min(T1)、麻药注射15min(T3)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差异,并于注液完毕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凝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与T0时段相比,两组患者在T1~T3时段DBP及SBP均下降,而HR则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DBP、SBP以及HR等指标改变显著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进行预负荷/共同负荷处理后能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过程中产生的低血压事件,不会对新生儿早产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
【关键词】剖宫产预负荷/共同负荷去氧肾上腺素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196-02
腰麻由于用药少、临床起效迅速,肌肉松弛度较好,麻醉镇痛效果理想,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外科手术麻醉中,但由于其容易导致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造成患者心率减慢,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在剖宫产手术中,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1]。为此本文将对剖宫产术行腰麻的患者采用预负荷/共同负荷联合小剂量血管收缩素进行处理,以探讨该处理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旨在为腰麻剖宫产患者提供可行性的麻醉方案,现对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为单胎剖宫产产妇。产妇年龄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8.5±5.3)岁,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8.9±0.8)周。ASAI级62例,ASAII级58例。本组研究对象均已排除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腰椎感染、胎儿宫内窘迫、严重糖尿病、脊柱奇形、局部麻醉过敏、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随机将其分为2组,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临床表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不采用麻醉用药,术前严禁进食,患者入院后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6~8ml/kg的预负荷晶体液体林格式液进行预扩容处理,同时静脉注射乙羟基淀粉(由上海华源药业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H20041554),浓度为4ml/kg。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由浙江巨能药业公司提供,药品批号:10053121),浓度为10ml/kg。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进行注射,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凝血功能的改变。两组患者均取左侧卧位,并于L2﹣3腰椎间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将0.5%的哌卡因注入蛛网下腔内,用药结束后将硬膜外导管置入患者体内,同时调整患者麻醉平面。
1.3观察组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T0),麻醉药物注射后5min(T1)、药物注射后10min(T2)、药物注射后15min(T3)的SBP、DBP、HR、SPO2的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T0时段相比,两组患者在T1~T3时段DBP及SBP均下降,而HR则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DBP、SBP以及HR等指标改变显著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产妇血压及心率值对比分析
注:与T0相比,T1~T3均P<0.05,与对照组T1~T3相比,观察组P<0.05。
3.讨论
药麻由于肌肉松弛度较好,起效较快,阻滞平面效果良好,因此临床上常用于手术麻醉中,但由于药麻会导致患者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2]。导致腰麻血压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产妇平卧时下腔静脉受到压迫,导致硬模外间隙狭窄,椎管内静脉丛扩张,增加蛛网膜下腔压力,因此对患者应用小剂量的麻醉药物后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阻滞,从而增加脊麻后低血压的发生[3]。由于小动脉扩张,交感神经纤维受到阻滞,减少回心血量,导致周围阻力减少,使得心排出量下降,因此导致心率减慢[4]。
去氧肾上腺属于a受体激动剂,能有效维持血稳定,并且不会加速心率,能产生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与T0时段相比,两组患者在T1~T3时段DBP及SBP均下降,而HR则增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患者DBP、SBP以及HR等指标改变显著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产妇剖宫产术进行预负荷/共同负荷处理后能有效降低剖宫产腰麻过程中产生的低血压事件,不会对新生儿早产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母婴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姜丽华,姚尚龙.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腰麻时低血压的防治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10(5):124﹣125
[2]吴国杰,刘卫业,王元新.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抢救低血容量休克患者45例分析[J].2009,5(2):139﹣140
[3]冯雷,胡宝柱.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手术的应用[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4(2):132﹣133
[4]孟凡民,董铁立,姜丽华.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成人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8(2):54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