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常明刘书馨赵华(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肾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
【中图分类号】R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4-0014-02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透析膜材料对血液透析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对48例病情稳定的常规血液透析的病人分别采用铜仿膜、血仿膜、聚砜膜透析器进行透析,透析前后采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结果1.应用三种不同透析膜透析,透析后的血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透析前(9.45±1.10ng/mlvs3.83±0.49ng/ml,P<0.01);2.三种膜材料透析后血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血仿膜和聚砜膜之间无明显差异(7.61±0.52ng/mlvs5.84±0.40ng/ml,P>0.05),均显著低于铜仿膜;血仿膜和铜仿膜之间有显著差异(7.61±0.52ng/mlvs14.90±2.39ng/ml,P<0.01)、聚砜膜和铜仿膜之间有显著差异(5.84±0.40ng/mlvs14.90±2.39ng/ml,P<0.01)。结论血液透析可引起体内血小板的活化,血小板的活化程度与透析膜的膜材料有关,血仿膜和聚砜膜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显著小于铜仿膜,提示血仿膜和聚砜膜的生物相容性优于铜仿膜。
【关键词】透析膜血小板活化血P-选择素生物相容性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患者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透析膜是透析器的主要构成部分,透析膜的理化特性决定着透析效果,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直接关系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hemodialysis,MHD)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存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逐渐完善,其中透析中血-膜间相互作用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是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1]。本实验中,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血透病人透析前后外周血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不同血液透析膜材料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观察不同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我院血透中心病情稳定的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慢性肾炎23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良性肾小动脉硬化6例,痛风肾病1例,多囊肾1例,梗阻性肾病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患者每周透析3次,每次4.5小时,所有患者在试验前两周未输血及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排除感染、肿瘤、全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严重肝病等疾病,未应用免疫抑制剂。
1.2方法48例常规血透病人均分别采用铜仿膜(CU)、血仿膜(HE)、聚砜膜(PS)三种膜材料的透析器透析,透析膜均为首次使用。血透机均为德国产Fresenius4008B型机器,透析膜面积均为15m2,均为碳酸盐透析,透析液温度36~36.5℃,透析液Na+浓度为138~140mmol/L,透析液Ca2+浓度为1.25~1.5mmol/L,血流量180~250ml/min。为避免人为因素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分别在透析前、后动脉端采血2ml,离心(600—800r/min,5min),取上清液,加多聚甲醛(终浓度为1%)室温下固定15min,取上层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用TEN缓冲液,调整血小板浓度为300×109/L,将20μl荧光单抗(法国国际免疫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加入100μl用多聚甲醛固定的血小板中混匀,置室温暗处15min,用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的XL型流式细胞仪检测P-选择素。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测定数据用x-±S表示,多组资料间的比较采用One-WayANOVA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采用三种血透膜血透前、后自我对照,血透后外周血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较血透前明显升高(9.45±1.10ng/mlvs3.83±0.49ng/ml,P<0.01)。
2.2三组间血透后外周血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变化血仿膜和聚砜膜之间无明显差异(7.61±0.52ng/mlvs5.84±0.40ng/ml,P>0.05),均显著低于铜仿膜;血仿膜和铜仿膜之间有显著差异(7.61±0.52ng/mlvs14.90±2.39ng/ml,P<0.01)、聚砜膜和铜仿膜之间有显著差异(5.84±0.40ng/mlvs14.90±2.39ng/ml,P<0.01)。
血透前后及三组间外周血P-选择素表达水平的对比
※代表与CU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
2.3应用不同膜材料过程中血小板计数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异。
3讨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透析膜可分为三类,即未修饰的纤维素膜(如铜仿膜);改良或再生纤维素膜(如血仿膜);合成膜(如聚砜膜)。透析膜是血液透析的中心环节,其作为一种异体物质,与人体血管内皮细胞不同,与血液接触后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机体的反应。透析膜生物相容性是指人体血液与透析膜接触时产生的特殊反应,可引起一系列临床变化,常表现为补体激活,细胞因子的释放,凝血,β2微球蛋白的沉积,血细胞的活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微炎症状态、肾性骨病、淀粉样变、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免疫功能、贫血、凝血障碍等关系非常密切,因此透析膜生物相容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针对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观察,结果显示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引起的机体变化轻微,而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则引起机体显著的变化。
如前所述,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逐渐完善,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主要指标之一。P-选择素,亦称颗粒膜蛋白140KD(granularmemberprotein,GMP-140),是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的重要成员。存在于血小板α-颗粒内,作为血小板活化标志和黏附受体,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病理过程[2,3],是目前所知反映血小板活化和释放反应最特异的标志物[4]。
我们采用铜仿膜、血仿膜、聚砜膜三种膜材料的透析器透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透析前后外周血P-选择素表达水平,发现三种膜材料血透后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升高,提示血透后血小板被激活,与席春生[5]等研究的血液透析对血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的结果一致。而在激活程度上CU较HE、PS更明显,而HE、PS间无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U的生物相容性较HE、PU差。Gawaz等[6]测定了铜仿膜、醋酸膜、血仿膜、合成膜透析后血液P-选择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铜仿膜>醋酸膜>血仿膜>合成膜,与本试验结果略有差异。钱正子等[7]观察亦发现,醋酸纤维素膜透析后P-选择素的升高幅度显著高于聚砜膜。
血小板活化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小板被激活而成为活化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聚集成团,将引起血栓形成,造成血管闭塞[8,9],易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透析过程中在透析器中形成血栓。Bemdt和Dong等[10,11]研究共同证明,P-选择素不仅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成为心脑血管学者关注的对象。另外血小板活化还参与炎症反应。
综上,长期应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会延缓血液透析相关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尿毒症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KlinkmanH,DavisonAM.NephrolDialTransplant.1994,9:1.
[2]PendlOG,RobertG,SteinertM,etal.Immaturemousedendriticcellsenterinflamedtissue,aprosessthatrequiresE-andP-selectinbutnotP-selectinglycoproteinligandI[J].Blood,2002,99(3):946-956.
[3]GenbacevOD,PrakobpholA,FoulkRA,etal.TrophoblastL-selectinmediatedadhesionatthematernalfetalinterface[J].Science,2003,299(5605):405-408.
[4]LebrHA,OlofssonAm,etal.JLabInvestMed.1994,24:69.
[5]席春生,钟建庭,刘丽等.血液透析对血小板黏附分子表达调节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1,17:418.
[6]GawazMP,MujaisSK,ShikataB,etal.ArtifOrgans.1999,2(1):29-36.
[7]钱正子,严海东,郑晓勇等.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1,10(2):114-117.
[8]RobertsDE,McnicolA,BoseR.Mechanismofcollagenactivationinhumanplatelets[J].JBiolChem,2004,279(19):19421-19430.
[9]AndoY.Biochemistryofplateletmembraneglycoproteins[J].NipponRinsho,2003,61(4):547-551.
[10]BerndtMC.InductionofPlatelet-EndothelialInteractionsinPostcapillaryVenulesInHypercholestesterolemia.CriticalRoleofP-SelectinArteriosclerosis,Thrombosis&VascularBiology,2003,23(4):525-527.
[11]DongZM,BrownAA,WagnerDD.ProminentRoleofP-SelectinintheDeve-lopmentofAdvancedAtherosclerosisinApoE-DeficientMiceCirculation.2000,101(19):2290-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