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主模式下在建核工程安全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3

大业主模式下在建核工程安全管理

王恩国

中核霞浦核电有限公司福建宁德355100

摘要:本文从当前国家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出发,分析大业主模式下在建核工程业主公司安全管理工作,结合目前我国大业主模式下在建核工程的特点。提出建立以大业主模式下业主公司为核心,将监理公司和各参建单位纳入管理范畴,形成“一体化”、“穿透式”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开发安全管理系统平台和开展安全体验设施培训教育等方法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在建核工程安全管理,推动和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同时也为其它在建核工程项目业主公司开展安全管理工作有较好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大业主模式;在建核工程;安全管理

引言

2018年以来,安全工作持续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是21年来事故最少,降幅最大的一年。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充分肯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不高,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三是安全生产理念没有入脑入心,安全防范整体意识不强。

基于国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情况,党和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对安全生产法进行完善,近年来将安全生产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进一步明确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大业主模式下在建核工程由于其涉核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安全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立以业主公司为核心、涵盖监理公司和各参建单位的“一体化”、“穿透式”安全管理模式有着更为迫切的现实需要。

1、在建核工程大业主落实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核工程采用大业主管理模式,与我国目前其它项目工程管理模式采用的EPC总包为主模式不一样,在建核工程大业主公司(即建设单位)自行负责工程项目管理、设备采购、调试等任务,仅工程设计与施工环节外包。

大业主公司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建核工程从项目开始一直到项目竣工,通过项目的策划(ProjectPlanning)和项目的控制(ProjectControl),确保项目的费用、进度、质量和安全目标得以全面实现。大业主公司是在建核工程实施过程的总组织者。因此,大业主公司管理模式下的在建核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随着工程建设进度和节点变化,大业主公司无论在人力、物力以及资源调配等方面都会受到资源配置影响,导致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相应的缺陷和不足。针对核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上述实际问题,强化落实安全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事实证明,在建核工程在大业主管理模式下,安全管理工作不是孤立的“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人的责任,也不是靠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人就能够掌控的”,而是参建各单位共同的责任,只有将各参建单位全部纳入安全管理范畴,形成“一体化”、“穿透式”的安全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开发安全管理系统平台、开展安全体验设施培训教育、有效运作区域网格化安全管理机制和强化高风险作业管控等方法和管理手段,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和“24小时隐患不过夜”的安全理念,才能进一步提高在建核工程安全管理,推动和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水平及能力,才能最终将在建核工程安全管理工作做透、做严、做实、真正做好,确保工程项目安全环保风险受控。

2、创新在建核工程大业主安全管理方法

2.1、建立大业主模式在建核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企业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安全生产各要素构成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生产经营各环节符合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大业主管理模式更要做实并提前策划好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同时要牵头并督促监理公司和各参建单位按照考核评级标准开展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工作。实践证明,规范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引导,所以要想提升项目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离不开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针对在建核工程参建单位安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作业人员素质各异的实际问题,要想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做好,就必须要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鉴于上述,针对大业主模式在建核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空白的问题,调研和借鉴集团公司已经发布的运行核工程和总承包模式在建核工程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通过多次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查和修订完善,与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联合编制,适用于大业主模式在建核工程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并获得批准,填补了集团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体系。本标准包括5个方面,12个核心要素,除将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全部纳入外,还采用以项目整体参评的方式进行达标考核评级,更有利于全面评价参建各方安全履职情况,增加安全管理余量,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标准的确定,意义重大:

(1)明确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实施的具体标准细则,确定申请项目整体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条件;

(2)为策划和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工作实施方案提供了依据,逐项分解各方达标评级任务,明确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和各参建单位职责,将具体工作量化分解到实际工作任务中,指导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3)依据标准,可对标在建核工程项目各相关方的良好经验,充分借鉴和吸收,不断完善,追求卓越。

(4)为项目建设阶段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工作提供了依据。

2.2、开发安全管理系统平台

为有效解决和整合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各参建单位风险排查、评估、预警以及防控等安全管理遇到的实际问题,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发安全管理系统平台,系统平台由WEB端和移动端APP(分为IOS端和Android端)构成,通过WEB端和移动端APP的数据交互应用,实现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辨识、高风险作业许可与管控、危险化学品管理、特种设备和人员管理、安全教育培训、风险趋势分析及预测预警等15项功能,覆盖和贯穿所有参建单位安全管理的全部核心业务。

建立形成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时进行安全趋势分析和风险动态预警。

为各参建单位提供了一个“上下互动、资源共享、统一管理、集中控制”的安全管理系统平台,有效解决了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难题,创新和发展了安全管理工作理念、机制、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和提升了在建核工程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主要如下:

(1)安全管理系统具有专业规范的安全隐患知识库和风险数据库,通过常态巡检和专项安全检查,将现场安全隐患排查与标准化的隐患库及风险库对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技术,智能驱动完成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验收等闭环动态管理工作,实现安全信息实时收集、自动推送、智能分析和预警报警等。

(2)自动形成红、橙、黄、蓝四级预警和风险电子地图,实时向区域责任人推送隐患、预警等信息,动态跟踪各区域安全隐患和风险状态,有效落实区域安全责任,形成安全网格化管理机制。

(3)实现安全检查内容、检查路径、整改等情况全过程的自动监控和追溯。可实时查看、自动生成和导出成检查日报、隐患排查反差率等各类统计分析图表、检查PPT等,大幅降低日常安全工作量。

(4)基于8项风险核心要素,建有预警模型,数据智能分析,实现风险趋势实时自动分析和预警。

2.3、建设实体和VR虚拟安全体验设施

大业主模式在建核工程一线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必须加强源头控制,要督促参建单位建立并规范安全培训机制,按照要求开展入场安全教育和岗位相关安全知识培训教育。同时,为全面提升在建核工程各参建单位人员安全意识,有效预防和杜绝施工现场违章行为,业主公司也要策划统建实体和VR虚拟安全体验设施,实体体验主要包括高空坠落、触电、起重吊装等21个体验项目;VR包括临时卸料平台、塔吊坠物、汽车吊倾覆、洞口坠落和电缆漏电伤害等12个虚拟体验项目。

结合日常违章培训教育,基本安全授权教育,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及复工培训等,通过实体体验和VR虚拟体验,切实让各参建承包商单位一线施工人员身临其境,以强大的震撼效果,让体验者对切实感受到不安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实践证明安全体验设施的建设对全面提升一线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

2.4、有效运作区域网格化安全管理机制

区域网格化安全管理是以突出“一体化”、“穿透式”安全管理为目标,所谓“一体化”、“穿透式”即以业主公司为核心,将监理公司和参建单位全部纳入业主统一的安全管理范畴,业主公司整合各单位资源,调动各单位各级安全监督力量,依托统一的管理模式,借助安全管理系统平台,以区域管理、分级管理为原则,一方面将施工区域作为单元网格,在单元网格之间建立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和参建单位三方,监督和管理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相互弥补的机制,使各区域网格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构建横向和纵向的各方安全责任履职线,明确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和参建单位三方主体责任,形成涵盖各方监管内容的立体网格,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及水平。其主要特征为:

(1)参建单位区域网格之间信息资源共享;

(2)区域网格化管理的立体化;

(3)区域网格化管理的全面化;

(4)网格化管理层次化。

在建核工程项目安全监督管理网格基于区域隐患、危险源、高风险作业、危险作业场所等各类安全信息,实时动态跟踪各区域网格安全状态,通过安全管理系统平台自动对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和参建单位三方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实现各区域安全动态跟踪和实时处理,具体的运作机制如下:

(1)确定区域网格,层层压实安全管理责任。依据参建单位合同规定的施工承建区域,划分一级和二级责任区域。同时明确各施工区域施工方、监理方、业主方职责,落实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层层压实区域安全责任。

(2)动态查看区域网格安全状态信息,实时监督管理。安全状态信息主要包括区域网格基本信息、隐患排查情况、未整改隐患情况、提醒记录、四色风险分布图等。其中风险分布图根据该区域风险概况实时汇总,可快速查看一、二级责任区域网格风险分布情况,有效识别固有风险、动态风险,其中固有风险指各区域危险源风险值,动态风险指区域内未整改隐患所带来的风险,针对风险情况实时监督管理。

(3)实时发送区域预警信息,动态跟踪区域网格安全状态。当一、二级责任区域网格出现预警情况时,自动向该网格区域三方责任人发送预警信息,系统预通过区域预警信息发送,实现了风险动态预警,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重点区域一旦在平台上出现“红色”预警信息,业主公司、监理公司和参建单位三方区域责任人员会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风险,有效提升力了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5、强化高风险作业管理

高风险作业是指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较高危险性活动的作业。高风险作业通常的管控措施如下:

(1)实施作业许可制度,就是开作业票,同时要落实防护措施和监护人;

(2)实施分级管理,如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起重吊装和潜水作业等;

(3)作业前要进行风险分析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上述高风险作业管控措施,针对大业主模式在建核工程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有效落实高风险管控措施,实时掌控高风险的要求。如何严格执行高风险作业许可制度,强化高风险过程管控,一是必须要明确主要岗位风险预防控制的安全责任,开展安全履责检查;二是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关键节点实施预警,加强现场旁站督导;三是完善安全操作规程,编制相关岗位风险告知卡和应急处置卡,这些都需要借助安全管理系统辅助实现,同时在次基础上,要将所有高风险作业进入安全管理系统平台审批,实时查看和动态跟踪监督,具体流程如下:

(1)高处作业许可管理:当各参建单位需要进行高处作业时,通过系统申请高处作业许可工作票并完成在线审批。依据不同的高处作业等级进行相应的审批流程,其中三级作业由施工单位项目部审核,二级作业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公司两级审批,一级作业由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及工程管理处三级审批。审批时系统自动加载高处作业对应的书面核查项及现场核查信息。

(2)受限空间作业许可管理:当各参建单位需要进行受限空间作业时,通过系统申请受限空间作业许可工作票并完成在线审批。依据不同的受限空间作业等级进行相应的审批流程,其中三级作业由施工单位项目部审核,二级作业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公司两级审批,一级作业由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及工程管理处三级审批。审批时系统自动加载受限空间作业对应的书面核查项及现场核查信息。

(3)起重吊装作业许可管理:当各参建单位需要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通过系统申请起重吊装作业许可工作票并完成在线审批。依据不同的起重吊装作业等级进行相应的审批流程,其中三级作业由施工单位项目部审核,二级作业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公司两级审批,一级作业由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及工程管理处三级审批。审批时系统自动加载起重吊装作业对应的书面核查项及现场核查信息。

(4)潜水作业许可管理:当各参建单位需要进行潜水作业时,通过系统申请潜水作业许可工作票并完成在线审批。潜水作业由施工单位及监理公司两级审批,审批时系统自动加载高处作业对应的书面核查项及现场核查信息。

结束语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相比,燃料体积小,环保节能。但是,受日本福岛事件的影响,公众对核的恐惧心理加重,同时核工程项目的建设也较为敏感,所以做好在建核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建核工程大业主公司作为项目的建设方和最终运营方,落实核电工程安全重要性不严而喻,虽然目前在建核工程一般都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业主由过去的直接管理转为精干的小业主结构,但大业主模式在建核工程在管理投入和资源配置等各方面有着工程总承包无可比拟的优势,建立在建核工程以大业主模式下业主公司为核心,将监理公司和各参建单位纳入管理范畴,形成“一体化”、“穿透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十分必要。在建核工程大业主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发挥安全管理主导和落实主责作用,推动和创新安全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沈可可.建筑业主施工安全管理模式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27):203.

[2]李媛.浅析总承包体制下业主如何进行工程资料管理[J].四川水泥,2015(12):233.

[3]蒋程君.论项目业主+EPC+PMC管理模式下工程项目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15(23):252-253.

[4]扈学伟.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天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