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解读教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1

换一个角度解读教材

孙琳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小学大同校区山东滕州277500

摘要:美术课堂贵在新颖高效,而对于教学的关键教材解读的好与坏、深与浅、决定着构课的质量。我们现行的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是上层设计好的,就好比在统一的圆圈里跳舞,要创新谈何容易。再者,翻开课本教学知识点描述的很简洁,配套的教师用书也相应笼统,但要求教师把简单的知识讲的厚重,这无形中对我们撷取资源的能力提出挑战。还有就是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很难读透,就好比给了教师自留地,也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大挑战。因此,教师抛却揣摩别人的意图,创意性解读教材就显得尤其重要。创意性解读教材,是指对美术教材的个性化解读,这是创意课堂的前提。

关键词:解读教材;《神奇的肥皂粉》;思考

就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教材,对教材破旧立新重新构建,打破原来的规定,要出格又要兼顾教材的规定性。突破上层设计但又基本符合编者意图,立是破的结果,就是回归整体,重构教学内容体系,重塑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知识结构等。这样解读教材,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正所谓不破不立。

解读教材的方法很多,如图文研究法、文献查阅法、问题跟进法(即是什么、怎么做和做的结果是什么)等,这些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接近教材意图,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这些方法还是教材的忠实者。现在就本课谈一谈我的一些想法,不到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一、找准课眼立重点

写文章需要推敲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往往是教材的眼睛,它告诉我们许多教学信息,如学习内容、重点知识、教学目标等等。而我们备课的时候很少关注课眼,教学重点往往是从教参上截取。这种未经思考直接拿来的教学重点描述往往很笼统。如《神奇的肥皂粉》在教参中针对教学重点描述如下:如何在未干的上色画纸上撒肥皂粉,造成特殊的画面效果。简单的讲就是借助皂粉来创作肌理效果。其重点核心就是“皂粉特效”。落实在具体教学中就是,发现特效感受特效创作特效,如果依照往常平铺直叙引导教学,课堂就落了俗套。那么就需要结合课题来确定新的重点,抓住“神奇”二字来做文章,第一,皂粉神奇在哪儿?换言之如何撒,撒多撒少,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第二,如何借助皂粉创造出更神奇的效果。这里面又牵扯到,皂粉肌理结合不同形的元素的重组。可见,从课题可以引申出更多的思路,这些问题就是教学要重点解决的,而不是教参上写的“借助皂粉来创作肌理效果”那么简单。教师应将它作为一般性的教学思考,再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新立一个教学重点,如:运用皂粉创作出神奇的肌理效果,并通过形的剪与重组,创造出多姿的的画面。

二、下水尝试寻难点

如果说教学重点是从教材规定内容中确定的,那么教学难点则是针对学情提出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这才是我们教学要解决的难点所在。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这就是要求教师找到学生知识的起始点和提升点。关于难点教参上也有表述,能够根据彩色底板上所产生的画面效果进行裁剪和创意想象,设计制作一幅抽象装饰画。而此表现方法与第一课的《形的魅力》有异曲同工之处,要想更好地预知学生的困难,我们不妨模仿语文老师写下水作文的办法,来进行下水作业表现。当我们转变角色,换位思考时,才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看似比较简单的肌理表现,制作起来并不是一刷一洒那么容易洒脱,我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到调色的浓与淡、水分的多与少、洒粉的及时与否,都决定着肌理效果。而非具象、非理性的由颜色、点、线、面、肌理、构成、组合的纯粹视觉形式的抽象装饰画,在第一课学习表现的基础上,难度反而并不像预想的那么高。

基于学情的难点以及本课的趣味性特点,符合高年级学生爱自主探究、爱动手操作的心理特点。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穿起整堂课,活动一,一刷一洒发现,发现的是肌理变化的巧妙与神奇,发现的是皂粉这一创作神奇的主角,还发现的就是一刷一洒的难点所在。很自然的引入课题与难点。活动二,在第一次作业的基础上合作皂粉肌理底板。此次不仅可以体验到难点解决后的一气呵成,而且合作能力得以充分彰显,两种颜色的表现,使画面效果又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色彩的神奇的变化。活动三,形的剪切重组,结合第一课内容,再一次感受形的魅力,以及形与肌理有机结合的神奇装饰效果。活动三之前的引导我没有用传统的范作引领,而是采用一个微视频,感受到具象与抽象世界的相同与不同。相同的美术构成元素,不同的美术视觉效果。运用学生探究发现、教师点拨示范、微视频引领三结合,将难点逐一突破。让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思考表现与探究,发现与解疑。

教学之路需要思索,需要另辟蹊径,换一个角度思考或许会收获另一番柳暗花明,让我们都来做一名善思善行的教师,也期待我们的课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