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玉花(甘肃省古浪县人民医院733200)
【关键词】低分子右旋糖酐妇产科术后预防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5-0304-01
手术后病人因麻醉和自觉疼痛,活动减少,卧床时间相对较长,下肢循环减慢,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更有甚者形成深静脉血栓,为了预防术后此类并发症出现,我科采取过多种预防措施和护理手段,如保暖、按摩双下肢、及早下床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的办法,但仍有个别患者出现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了后继的痛苦,使治疗更加麻烦。近两年来我科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2011年两年收治的800例术后病人(包括剖宫产术后病人,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宫外孕后病人及卵巢囊肿剥除术后病人),年龄在20—50岁之间,均无内科合并症。
1.2麻醉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法。
1.3方法:将800例病人分为A、B。A组400例患者为用药组:术后除常规预防感染、支持、补液等治疗外,三天内每天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B组40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支持、补液等治疗。
2结果
A组用药组术后7天拆线出院时无一例患者并发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而B组未用药组有8例患者在术后3—7天相继出现单侧下肢麻木、疼痛、肿胀、发热等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症状,其中2例患者因深部股静脉血栓形成(彩超提示),转入内科进一步溶栓治疗。
3讨论
术后病人因麻醉和疼痛,卧床时间久,活动时间相对减少,下肢循环减慢。特别妊娠期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比非孕妇女增加50%,于妊娠期末平均达4.5g/L(非孕妇女平均为3g/L),改变红细胞表面负荷,出现红细胞线串样反应,产褥早期血液仍处于高凝状态,有利于胎盘剥离面形成血栓,减少产后出血,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于产后2-4周降至正常,因此妇产科术后病人在3-7天内更易形成下肢血栓性静脉炎,低分子右旋糖酐为血容量扩充药,主要用于大量失血或大面积烧伤而补充血容量,而低分子右旋糖酐又有阻止红细胞和血小板集聚及纤维蛋白聚合,降低血液黏滞性,并对凝血因子Ⅱ有抑制作用,从而改善微循环,因此低分子右旋糖酐具有预防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作用。
通过以上对低分子右旋糖酐临床应用的观察,总结其作用、用法,从而得出低分子右旋糖酐有预防妇产科术后病人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