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内固定40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钢板内固定40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体会

焉正庆

焉正庆(武汉市武昌医院武汉武昌430063)

【摘要】目的浅析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0月-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4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平均等额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实验组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而对照组则采取克氏针内固定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的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并且其钢丝断裂、肩周炎、克氏针滑移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愈效果,值得在骨科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钢板内固定锁骨骨折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68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304-02

锁骨是人体身体的重要支撑部分,同时其也是唯一的与躯干连接的上肢带骨结构。当受到外力的激烈撞击时非常容易发生骨折,据研究表明,锁骨骨折大约占据全身性骨折的5.2%[1]。当对患者实施手术以后,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对患者锁骨进行固定成了众多医学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合适的内固定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同时还能提高其相关部分功能的恢复。本文将2010年10月-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4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将2010年10月-2012年5月期间入住我院的4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文实验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为20-55周岁,平均年龄为30.5±3.5周岁;本组40例锁骨骨折患者中,撞击伤患者为15例,交通事故患者为20例,摔伤为5例;本组所有患者均经过X射线诊断确诊,其中粉碎性骨折为18例,斜行骨折为15例,横断骨折为7例;骨折部位中,锁骨中段骨折21例,内侧段骨折18例;本组患者受伤至诊断的时间间隔为0.5-6天;在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将本组40例患者按照锁骨固定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等额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位置、临床症状、受伤原因以及骨折形态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该文章后续研究均具有可比较性。

1.2治疗方法

对于对照组2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围绕患者肩峰的位置开一个5-8cm长的弧形切口,并对患者锁骨外侧段骨折处进行复位,然后从肩峰扎入两枚2mm的交叉克氏针,然后从接近骨折端骨皮质处穿出,在锁骨骨折的近端穿通一个2.5mm左右的骨孔,用钢丝将肩峰和克氏针尾部缠绕成八字形式的固定抽紧,将克氏针尾部折弯并埋藏在深筋膜下。手术结束后用三角巾悬吊固定四周,并通过X线拍片诊断锁骨骨折的愈合程度。

对于实验组2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方法,将患者的患肩垫高,肩并且采取仰卧的方式,对患者进行X射线检查诊断,并进行相应的标记,切口的位置在锁骨上方并平行于锁骨的地方,将皮肤、皮下组织、筋膜都切开,同时在对鼓骨膜进行剥离时要注意,对锁骨下方的动静脉、神经做好保护措施。完全清除血肿并露出骨折断端后,进行解剖复位骨折的地方,根据锁骨的长度和特点选择吻合的钢板对其进行预弯,为了避免损伤锁骨的神经、静动脉,将钢板放置在锁骨的上方,用剥离器遮住锁骨下方。对于粉碎性锁骨的骨折,可用7号丝线捆扎骨折块的外表面,进行锁骨固定,然后对骨折断端的软组织进行清除。对锁骨进行钻孔、测量其深度、攻丝,并拧入螺钉。当复位成功、紧固内固定后,首先用医用生理盐水进行伤口冲洗,然后在伤口内放置一根橡皮引流条,最后对准伤口进行逐层的、整齐的皮肤缝合。术后经过24-48h之后将橡皮引流拆除,防止伤口感染,需要精心护理伤口6-10d。手术完毕后用三角巾将胳膊悬吊4周后,然后嘱咐患者进行不同强度的肩部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以Neer评分标准为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其中Neer评分标准为百分制,包括功能30分、疼痛35分、活动度25分和解剖位置10分。通过评分显示:90分以上临床治疗效果为优,80-89分临床治疗效果为良,70-79分临床治疗效果为中,而70分以下临床治疗效果则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2.0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通过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其中P<0.05显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于实验组患者,临床恢复疗效程度为优良的例数为19例,优良率为95%,而对于对照组患者,其临床恢复疗效程度为优良的例数为16例,优良率为80%,两组患者临床恢复效果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优(例,%)良(例,%)中(例,%)差(例,%)优良率

实验组2012(60%)7(35%)1(5%)0(0%)95%#

对照组2010(50%)6(30%)3(15%)1(5%)80%

注释:#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并发症比较

对于实验组患者,发生肩周炎和克氏针滑移并发症的患者均为0例,仅有1例发生钢丝断裂并发症,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而对于对照患者,肩周炎、克氏针滑移以及钢丝断裂并发症均有1例发生,整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5%,这表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例数肩周炎(例,%)克氏针滑移(例,%)钢丝断裂(例,%)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200(0%)0(0%)1(5%)5%#

对照组201(5%)1(5%)1(5%)15%

注释:#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锁骨是位于人体肩峰与胸骨之间的连接性骨性组织,其往往会因为激烈的撞击或者是意外交通事故而发生骨折,对于本组研究的40例患者,其锁骨骨折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移位,这样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患者颈部的美观。目前针对于锁骨骨折,传统的观点往往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即运用8字型绷带进行固定。对于这种固定形式患者需要时刻强迫保持固定的体位,容易给患者造成不便,并且还容易再次移位,从而使得骨折畸形愈合甚至骨折不愈合的概率较高[2]。

重建钢板内固定和克氏针内固定是目前骨科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固定手段。而克氏针内固定是传统治疗锁骨骨折的典型方法[3],其具有切口小、费用较低、内固定取出简单等优良特征,对症状较轻的骨折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通过本研究发现,克氏针内固定往往不能够较好的控制锁骨的旋转类活动,如果患者多活动颈部则容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甚至是不愈合往往遗留着手术肩部疼痛的并发症症状。本研究中采用克氏针固定的对照组发生肩周炎1例,克氏针滑移1例,钢丝断裂1例,因此克氏针内固定后患者应该尽量避免过早的进行功能训练,以免造成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

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是最近几年较为常用的治疗锁骨骨折固定方法,其与克氏针内固定方法相比较,具有与锁骨的组织兼容性好,并能够根据锁骨的外形进行相应的预弯塑型,从而使得锁骨被牢牢固定等优势,特别是对于粉碎性骨折患者,其能够能有效的抵抗旋转移位和骨折分离及,有效的缓解患者活动的疼痛,并允许患者进行早期的肩关节功能训练,从而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功能障碍的发生。本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钢丝断裂并发症,主要原因为过早的进行体力劳动所导致。本实验研究中重建钢板组优良率95%,明显高于克氏针组的80%,说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综上所述,克氏针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能够应用于简单性骨折的治疗,但是对于锁骨骨折的固定治疗,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要明显的好于克氏针内固定方法,并且其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骨科临床中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朱求亮,颜茂华,娄云龙,等.锁骨骨折的固定方式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2005,11(2):101-102.

[2]黄永栋,蒋卫平,韦冰丹,等.手术治疗锁骨骨折143例报告[J].广西医学,2008,30(4):568-569.

[3]邓跃年,王勇,申永刚,等.克氏钢针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西部医学,2008,20(4):797-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