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时代国土资产评估咨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摘要:土地利用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益有着密切关系,建设用地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项目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对建设用地进行拓展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实现建设用地拓展的有效性,首先要进行空间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建设用地的扩展区域进行空间开发适应性评价分析,对于不同的开发潜力区域,要制定针对性扩展方法,实现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有效调控。
关键词: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库扩展
土地资源开发应用的适宜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化发展脚步在不断推进,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建设用地扩展期间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如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平衡等,为了满足各方面需求,制定合理化的建设扩展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区域开发的适宜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采取科学的建设用地配置方法,实现建设用地的合理布局,以此提升建设用地的应用效果。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建设用地在扩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今后的发展需求和各地区条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首先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定潜力-约束分区指标体系,然后对建设用地不同空间的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掌握建设用地拓展的适宜性参数,做好全面的测量工作,根据适宜性指数来确定具体的开发用地数量,从而确定建设用地的拓展范围。
1、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建设用地分区
主要应用“潜力-约束评价法”对建设用地的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要建立完善的约束类指标和潜力性指标,来对建设用地拓展区域进行深入分析,对各项数据用数据模型进行处理,将地理空间信息科学的表达出来,实现的对每个单元空间开发适宜性数值进行计算,将空间区域分成有限开发、适度开发和禁止开发等三个类型,根据适宜性来进行建设用地的扩展。
采用互斥矩阵法对建设用地的开发适宜性进行分区,是将打分法和二分法相结合,将每个单元都按照“发展约束类”和“发展潜力类”进行划分,然后建立完整矩阵,确定各单元在矩阵中的具体位置。
2、建设用地的需求与配置
(1)需求分析
在对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在经济预测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来确定建设用地的实际应用情况。要对建设用地自身的变化规律和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模型的选择。保证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合理性对提升空间开发的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这是社会不断发展、自然不断变迁的结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会对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造成影响,以下对建设用地区分后,进行了分别预测分析。
①城镇发展用地需求预测分析:要对城镇及工矿用地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对驱动力的数值进行分析,保证数据参数的合理性。同时要将收集到的各方面数值结合在一起。要保证应用的预测模型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相协调。
②农民用地需求预测分析:对农村未来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按照人均用地指标,来对未来人口数量建设用地的总量进行计算,这种方法在城市规划建设和农村居民建设用地计算方面比较常用。
③特殊用地需求预测分析: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等一些特殊用地,在进行规划和布局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进行确定,整体的不确定性比较强,这些特殊用地的用地规模无法进行准确确定,没有规律可寻。在对这类建设用地进行预测的过程中,要结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进行确定。
(2)建设用地数量与空间配置
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Population,Resource,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PRED)协调为理念,将主体功能区与土地利用变化(LUCC)进行结合。土地利用变化的4个侧面,土地开发[landdevelopment(D)]、利用[landuse(U)]、整治[landharness(H)]、保护[landprotection(P)],其不同的优先度组合方式将产生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对在建设用地扩展具有引导作用。
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众多学者对不同的主体功能区的研究在DUHP优先度组合的方向判断上与逻辑分析是相一致的,在主体功能区战略下优化开发战略、重点开发战略、限制开发战略和禁止开发战略所对应的土地利用优先组合模式应该分别为:U-H-D-P、D-U-H-P、H-P-U-D、P-H-U-D。
二、研究结果
1、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的完善
建立开发适宜性指标体系是进行适宜性分区的关键。将生态重要性、资源易损性、资源环境条件、区域开发效益、综合区位条件五个方面共13个指标分为开发约束类和开发潜力类两大类,在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各方面协调发展思想的主导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评价结果与建设用地扩展
(1)空间开发类型分布
从研究结果可以对建设用地开发约束和开发潜力区域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对于地势起伏比较大、植被面积覆盖范围广的区域,其与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有着密切关系,在灾害防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这类区域不适合进行拓展和应用。对于交通便利、人口分布密集的区域,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需要根据区域内部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开发和利用。
(2)建设用地扩展
采用“互斥矩阵法”对空间开发适宜性进行分区,根据开发约束分值和开发潜力分值建立矩阵,对每个栅格单元在矩阵中找到相对合适的位置。
对于开发潜力较大,生态约束较弱。交通通达度高,经济发展水平高,建设用地投入产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的地区地方。要根据潜力大小及现有城镇发展体系覆盖程度,将该区域分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在进行建设用地布局时优化开发区有注意现有建设用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进行产出率较高的建设用地扩展。
对于开发约束中等,现有开发强度较低,发展潜力适中的区域,应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严格控制开发强度,逐步减少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限制增加建设用地,引导与主体功能定位相悖的产业向区外有序转移,将该区域划为限制开发区。
对于坡度大于25°的山地区。具有较为强大的生态功能,在维护区域环境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未来应实行强制性保护,严禁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土地利用活动,确保生态功能的稳定发挥,将该区域划为禁止开发区。
结语
将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分区科学应用到建设用地开发和拓展中,可以实现土地利用政策的有效落实,为建设用地扩展提供有效依据,结合不同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保证分区方法的科学、合理,实现对空间配置方法的创新,以此提升建设用地的应用效率,实现合理分布和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黄山,林恒萍.基于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研究——以晋江市为例[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
[2]喻忠磊,张文新,梁进社,etal.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