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谈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吴金珠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广东中山528400)

摘要:供电企业要健全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文章分析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措施,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生产;措施

引言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安全生产永恒的主题,虽然目前我国电力安全生产已进入良性轨道,但行业内发生的安全事故时刻警醒我们,基础工作仍然有待加强,安全工作不足尚存,电力安全生产要从基础抓起。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整体,需要运用有效的资源、管理手段进行安全生产决策、组织和控制等方面,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1、进一步提高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要求各级安全管理者必须时刻警醒自己,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各级领导班子在对待安全生产工作上,要保持“现场安全管理越困难,越要重视安全”的心态。要通过宣传、疏导、强行灌输、严格考核等各种有效手段与途径,使“安全第一”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成为职工强有力的信念支撑和行动指南,真正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落到实处;认真学习领会安全生产无小事,必须牢固树立“大安全”观,凡事从大处着眼,从安全出发,抓好安全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做好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工作。凡事从小事着手,从细节做起,从点滴做起,全员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2、形成有价值的安全文化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绩效仍时有反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与“人的因素”、“员工行为”以及“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其深层因素就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安全文化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和减少职业危害的重要途径。安全文化是由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塑造并被其成员吸收内化的,把安全置于一切之上的价值观及行为模式。电力企业通过将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文化建设紧密融合,创新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从组织要素和个人要素两个层面,加快完善安全生产的软硬件环境,整体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能力和安全习惯,才能支撑安全管理水平和绩效的全面提升。首先规章制度是保证。除了认真贯彻上级制定的各项安全制度外,也要按班组作业职能建立和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并认真执行和完善,做到事事有规范。其次现场管理是重点。统计数据表明,大量的事故发生在作业中和作业现场。因此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现场管理就是就班组管理安全而言,最有效的管理办法进行风险预控,经常分析生产工序和作业现场的危险有害因素,依据工作性质的不安全状态和信息反馈情况,根据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对策,将管控的关口前移。作业前进行相应的自查、检查。三是跟踪控制是手段。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力度,明确每个层次、每个岗位工作职责,达到分工规范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实现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要从事故苗头中寻找薄弱点,制定控制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

3、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目前,全国电力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仍存在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电力企业落实安全责任制,一是完善横到边、竖到底的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责任制的学习宣贯,完善考核机制,扭转安全生产责任制写在纸上、挂在墙上、不能发挥作用的现象。二是强化主要领导及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制定各级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安全尽职履责要求,加强尽职履责督查,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三是将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各单位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均要划定安全责任区域,开展“矩阵式”安全监督检查。

4、抓基层、抓基础,练好基本功

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岗位培训内容上,注重从实际出发,突出个性,因地制宜,加强各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运行操作规程的学习等,开展经常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训练,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使职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正确地传达、执行操作指令,使作业活动实现规范化,避免违章现象和误操作事故的发生。在方法上,要灵活多样,通过事故预想、安全活动、反事故演习、安全警示、业余自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在时间上,要有长期规划,短期安排。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计划,及时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在方式上,

要突出以班组为单位的安全教育和学习,对在岗职工在安全基本常识、如何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何做好安全措施、如何杜绝违章现象等方面进行培训。

二是全面推动班组建设。电力企业的班组是按本企业的特点,依据工作性质、劳动分工与协作的需要划分出的基本作业单位。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都是在班组,班

组不仅要确保在电力生产工作中安全、文明生产,优质服务,还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因此,企业要想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从班组入手。完善班组建设标准,从标准化、规范化等方面,做好班组的基础建设。

三是加强本质安全建设。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入手,加强本质安全要素的管理。首先是严格执行规程“、两票三制”、“二会一活动”等规章制度,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其次加强设备管理,开展设备综合治理、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安全检查,改善工作环境,消除、减少作业风险,实现设备的本质安全;再次改善作业环境,扎实开展专项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杜绝装置性违章,实现环境的本质安全;再者通过以安健环体系建设和HSE管理体系提升为抓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打造执行力,实现管理的本质安全。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每一个员工不间断的努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人、机、环、管安全风险因素的有效控制。

5、建立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体系

我国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良好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作为支撑。笔者认为应以系统化、规范化流程化、的思想,树立持续改进的理念,从管理内容、方法、流程以及行为管理等方面入手,针对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风险,建立一套系统的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并重的模式,形成长期有效机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风险控制体系。例如,建立电力设备动静态评价体系、作业现场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电网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将风险管理控制体系的核心思想、先进理念、科学方法及规范性要求,有机融入到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等工作中,并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标准和流程,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预防工作机制,防止风险演变,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6、专业化管理降低安全风险

一是加强计划检修管控,避免因无计划工作、超计划停电、配网频繁停电事件打乱工作节奏。按照“超前管理,预防在先”的主导思想,有针对性、有重点、有计划地编排好年、月、周工作计划,合理确定工作面、工作点、工作量和工作时间,对班组根据计划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二是监管部门准确掌握每天的生产情况,并按规定下现场,根据风险等级,对每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认真履行职责,确保施工检修现场的安全。此外要加强电网调度和配抢指挥。推进调度运行与设备运行监控的融合,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电网运行情况,为快速判断、处理故障提供条件,加快事故处理速度。三是建立集中统一、权责明晰的工作协同机制,有效隔离故障点,缩小停电范围,提高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使电网管理更可靠、更安全。四是建立快速响应的配网抢修机制,一旦发生故障抢修业务,配电急修人员及时排除故障,减少故障停电时间。调度针对实际情况,通过调整运行方式转移负荷,及时对方式进行调整,缩小停电范围,缩短停电时间,减少主配网停电次数,降低安全风险。

7、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常态化降低外力破坏风险

近年来,电力设施的外力破坏也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要降低这个风险,需要做好宣传及电力设施保护立法等工作。可组织对跨房、跨公路及交跨通信线的高、低压线路进行核查登记,对查出的问题,按照缺陷分类管理原则,对一般交跨缺陷做好登记,加强巡视检查,积极组织进行消缺,对线路下建房危及线路安全运行的现象,责令其停止建房,并逐一下发危及安全通知书,同时向地方政府安委会汇报备案。以政府名义印发严禁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修建建筑物的文件,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申请建设用地改(翻)建、扩建房屋时,要与供电部门共同勘测、审查。对关键重要设备设施范围内进行施工的,电力企业需要进行现场监督监管。应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立法权,制定电力设备设施保护的法规,因擅自批准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乱修乱建而引发的电力安全事故,造成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的,由违反规定的责任者负责。建立县、乡(镇)、村委会三级行政组织与供电部门协调处理房线、树线矛盾的机制,多措并举,多措遏制在线路保护区内违法建房、开矿、采砂、取土、植树等严重威胁电网设备和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行为。

8、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生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诸多因素影响着电力生产的安全。这些风险因素是导致大多数人员伤亡、电网及电网设备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风险事故的预判及预防,以及如何更经济地降低或者消除安全生产风险,保障电力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是当前电力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努力创建安全型企业,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蔡承伟.本质安全管理在发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2]神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发电企业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3]吴志刚.本质安全型煤矿建设理论与实践——徐矿模式[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