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则孜·艾合买提
(多维勒克小学,新疆库车842000)
摘要:自2004年双语教学推行以来,作者长期在基层学校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经历了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从师资、学生、教材、设施、教学管理等方面探索南疆少数民族小学汉语教学的现状。为在提升师资水平、改进教材教法、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提供可资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7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8-0000-02
一、师资方面
南疆大多推行的是“模式二”,有些地方是模式一,教师能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运用多种方法讲解词句,运用课本中的情景图片、资料袋等导入新课讲解。进行词义辨析、提供扩展例句,并提问学生,扩展学生造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等。注意学科连接,在教授语言时融入数学、科学等知识。
但也存在着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逐步解决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不高、表达不清、声调不准、写错别字、笔顺错误、语法表达不规范现象严重。教师发音不准,学生跟读模仿,学的也是错的。少数民族教师普遍用民语言习惯来译教学语言,易造成学生听不懂汉语教学语言,不利于创设汉语环境。师资“一缺两低”(数量缺,汉语表达能力低、驾驭教材的能力低)的问题非常突出,教学进度和质量难以保障。双语教师工作压力大。专家引领和教育管理部门对课堂教学的指导力度非常欠缺。教师把握教材和知识点的能力不足。整合教学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尤其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水平急需提高。教师培训不均衡,培训质量不高,部分教师参训后仍无法胜任双语教学,参训后汉语教学能力水平明显提高的有的被提拔到领导岗位,有的被借调或调入非教学岗位。教师待遇偏低,特别是乡镇以下的村级学校及双语幼儿园条件艰苦,教师交通费、生活费支出较大而福利待遇低,难以吸引和留住双语教师。实行绩效工资后,担任双语班的教师年终考评成绩相比低,拿不到全额绩效工资,无形中增加双语班教师压力。每名学前双语教师承担着一个班的教学保育任务,加之待遇不高,导致不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甚或不时流失。
二、学生方面
汉语语言环境差,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困难。拼音学习不扎实,大部分学生不会拼音。阅读能力差,对字词句的意义都很难理解,更谈不上篇章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差,课文能分段背诵但写日记、作文特别困难,常出现错别字、意思不连贯,甚至出现断句、分行错误等。
三、教材方面
目前南疆大多推行的是双语教育模式二,使用的是人教版语文教材。模式一目前使用的是新教版教材,教材难度较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课文内容多,有主课文、副课文等。一年级拼音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听说能力很差,教材听说方面的练习较少,课文和练习结构安排不合理,教材和理科结合不够紧密。
四、教学及管理方面
课时不够,模式一班、普通班课时和汉语言学校一样,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教材难度大,课文内容多,无法在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趣味性。口语教学部分达不到目标,语文教材不适合学生,阅读教学困难大,学生看不懂阅读理解的文段。课堂教学不规范已成为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五、考试方面
考试试卷难度大。有的学校单元测试用语文教材配套的试卷,题目比较难,题干没有民语翻译,学生大部分看不懂题意,阅读和写作题基本不能完成。没有听说方面的测试内容。试卷阅读理解题难不适合学生,考试成绩低下,极大压力下易产生厌倦情绪。
六、资源方面
双语远程教育硬件条件改善了,但教师不能灵活运用语音材料辅助教学,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学生只是感到新鲜好玩。汉语教学的资源少,专家讲解、骨干教师上课的资源看不到,教材配套的资源缺乏适合本地汉语教学的内容。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不能有效解决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七、问题与思考
(一)语言教学设置不合理,汉语教学效果不理想。作为第二语言合理的语言教学设置应为:语言学习(1—3年级),语文学习(4—6年级,其实应该在初中)。现在的语言教学设置是:语文学习(模式二,1—3年级),语言学习(模式一,4—6年级,学生跟不上,只好又转换模式去学习语言)。设置的不合理,造成汉语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低下。学生的汉语水平基本的听说交际尚且有困难,更不要谈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
1.学生所学汉语没有按第二语言学习规律从听说交际入手,学习和他们的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而是跟汉语言学校一样,学习教材中与生活距离远、不常用、难度大的材料,对生字词的量和度的要求也过高。这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汉语,进而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内容。
2.根据以往调研和测试的情况,发现提高学生汉语学习的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提高汉语成绩很重要。但目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挫伤,学生压力大,合格率很低。
3.按第二语言学习规律,中小学生拥有学习第二语言的年龄优势。他们同时学习母语和第二语言,相同的方面可以有正迁移。他们学得快,不怕出错,喜欢表达,应该利用好这种优势鼓励多交际,形成好的表达习惯。不应用繁重的知识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把他们开放、活泼的天性禁锢起来。
4.教师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他们用着过难的不适用的教材,有限的课时量承担着过重的教学任务。他们虽然尽力讲好字词、讲通课文但学生跟不上,教学目标很难完成。在学生日常没有接受相应训练的情况下,还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言水平的评价。现在对汉语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已经普遍实行了MHK语言考试,可是日常教学却无法与评价挂钩。实现语言教学,面临缺师资的问题,他们在没有受到全面培训的情况下上岗,教学质量较低,又不知从何入手提高自己。
(二)各方面改进工作在逐步实施探索。
1.通过修订重编汉语教材解决教学与评价脱节的矛盾。目前自治区正在合编新的分别针对模式一、二的汉语教材,将在起始年级使用并进行相应的教材培训。2016年小学至高中的新教材将全部投入使用,包括课本、同步练习、音视频资源等。新的教材将适当降低难度,删除一些与生活联系不紧密的内容,以更适合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
2.通过引入新的评价内容和方式培养和改善教师的汉语素养。一些县市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为汉语教师制订了阅读计划和目标,学校提供阅读材料,教师按要求完成并接受评价。这一举措促进了教师阅读能力的提高,形成激励机制,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欢迎。
3.探索形成性评价的新方法,帮助学生创设汉语环境。如有的实验小学进行的学生识字档案项目,让学生收集生活中见到的汉字,把收集的成果和学生自己总结的汉字学习方法、汉字作业、试卷等放在一起,形成自己的识字小档案,很有创意,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课堂学习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既是评价方式的探索,又促进了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语言实践。
(三)日常质量监测工作应结合实际注重成效。
1.保持听力部分适当的题量,题型多些,降低难度。听词语、听句子、听简单对话应结合生活实际设题。
2.阅读部分,突出应用性。题型如选字词完成句子、短语搭配、段落阅读等,内容实用,难度适中,控制字数,直接的和整体理解的题目适当搭配。
3.关于写要注意形式活泼。书写部分,考虑多用学生熟悉的题目,如看拼音写词语、由字组词等。写话部分,运用情景图片辅助理解,从完成性的回答问题到自主描述性的看图写句子,分层次、多角度鼓励学生表达。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书面表达的规范,发现语法和行文格式的问题。
4.考虑学生的水平差异,设题要有区分度,难度有梯度,能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检测出不同层次的能力;考虑县市与村镇的地区差异,内容应能广泛适用。样本要足够多,了解真实全面的情况。
5.尝试进行口语测试。可采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如背一段熟悉的课文,然后回答考官的几个问题。
(四)规范双语教学是保证双语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对影响双语教育质量的各个关键环节要进行详细、具体的规范要求,提出操作性很强的指导意见,便于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学校都能按照各项规范执行。自治区近期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突出了各个层次对双语教育的研究指导特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各中小学的严格执行必将推进双语教育的规范健康发展,从而提高双语教育质量,这也符合国家对新疆双语教育的推进要求,也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双语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