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姝平(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人民医院药剂科370001)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117-02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掌叶大黄主产陕西﹑青海﹑甘肃﹑四川,唐古特大黄主产青海﹑甘肃﹑四川﹑西藏,要用大黄主产四川﹑云南﹑湖北。呈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片状,除去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横皱纹及纵沟。质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型维管束)环列或散在,颗粒性;根木部发达,具放射性纹理及形成层环纹,均称“槟榔纹”,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被染成黄色,主含蒽醌类衍生物。
另有:土大黄为同属波叶组植物藏边大黄﹑河套大黄(波叶大黄)﹑华北大黄﹑天山大黄等的根和根型。主产于河北﹑山东﹑内蒙古等地,呈不规则圆锥形,外表红褐色,无横纹,质轻而松,断面无星点,无锦文,根茎髓部无星点,木部宽广,射线细密,不具星点,气不清香而重浊,味先涩后苦,主含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两者来源于同属植物,植物形态又相似,民间常把土大黄当做大黄用,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应加以鉴别。
俗话说大黄救命无功,人参杀人无过,大黄在临床应用效用确实卓著。《景岳全书》称:大黄为中药四维之一,喻大黄为良将。此药苦寒沉降,走而不守,斩关夺门,有将军之号。可见大黄一药,是为历代医家所推崇。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称大黄有“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力水谷,调中化石,安和五脏”等作用。大黄的功用虽多,但推陈致新能提纲挈领地概括其要点。近年来采用以大黄为主的方剂,尤其是单味大黄,治疗肾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急腹症﹑急性高热症﹑泌尿系疾病﹑肝炎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疗效,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试以有限的文献资料为依据,对大黄临床应用作一浅述。
一﹑蓄水﹑蓄血﹑热病﹑出血症(内﹑外﹑泌尿科疾病)
①肾功能衰竭
近年来用大黄或以大黄为主,保留灌肠屡有报道,具有保护病人残余肾功能,减少痛苦,延长存活时间等作用。与透析疗法相比,费用也大大降低。前广平报道:用30克大黄,加水200毫升煎沸,作保留灌肠,日2次,疗程5-7天。治疗5例,其结果是症状改善,尿量增多,神志清楚,血中非蛋白氮,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有下降。毕增祺等报道用大黄为主,煅牡蛎﹑蒲公英为辅。大黄30-50克(后下用10克)。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煎液后加水至600-800毫升,保留灌肠20分钟左右。日一次,病重日两次,以病人日大便3-4次为宜。对20例胃功能衰竭病人进行了系统观察。其中10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均获得缓解,血尿素由治疗前平均值为98.7毫克%降至52.6毫克%(P<0.001),血肌酐由治疗前平均值为7.27毫克%降至5.37毫克%(P<0.01),二氧化碘结合力由治疗前平均值38.1毫升容积%,上升至55.1毫升容积%(P<0.01)。另外10例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②泌尿系感染
王世囊报道用大黄煎剂膀胱灌洗治疗膀胱绿脓感染获得成功。方法是用生大黄30克加水煎成3000毫升,4层纱布过滤,灌入瓶中,蒸20分钟。做潮式引流,冲洗膀胱(有时予以抽吸),日二次。二周后尿液逐渐澄清。肾功能﹑血沉﹑血象逐步恢复正常。尿培养无细菌生长。推测机理可能是(1)改变膀胱PH值,改变细菌生长环境。(2)对绿脓杆菌有抑菌作用。(3)机械冲洗。(4)碱性大黄液有清除膀胱脓苔,增加膀胱内膜血行,活血通瘀作用。
③急性高热
凡证属实热而腹胀﹑便秘者,于清热的同时加用大黄痛下往往取效。大黄之所以能退高热,可能是通过泻下以排除有害物质及其对局部肠神经丛的刺激作用,进而引起全身调节反应,改善机体状态所取得的。对于感染性发热,与其具有抗菌作用也有密切关系。
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周建宣报道用大黄24—30克治疗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14例.用法是水煎服(煎沸后继续煎煮10分钟左右),每日服二次.结果治愈1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2.9%.全部治愈的病例服药2—6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机理是促进肠管坏死物﹑炎症渗出物的排出,改善肠壁微循环及肠腔内环境,加快肠上皮,粘膜下层等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属于中医的血证范围。自1977年报道用单味生大黄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以后,陆续有人报道,进行了重复验证,焦东海等人报道用单味大黄粉,每次3克,日3次,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890例,止血有效率为97%,平均止血时间为2天,平均大黄用量为18克,具有止血速度快,显效率高,价廉,方便等优点。但有7%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故作者又提出用酒制大黄粉。大黄粉提片的方法,既保留了原生药的优点又消除了副作用。从酒制大黄粉止血的实验研究中,可知其止血机理是与它具有增强局部血管的收缩及抑制胃蛋白酶分泌的作用有关.制大黄粉内含有较多鞣质,故有局部收缩止血的作用。是大黄蜂的X射线谱分析表明它含有丰富的钙与铁离子,对促进血液凝固及纠正贫血,促进康复均有帮助。
二﹑腹痛症(外科急腹症)
①急性肠梗阻
陈家龙报道:用生大黄粉治疗各型肠梗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对麻痹性肠梗阻和粪块性肠梗阻疗效更为显著,同时还可避免肠粘连。周才一等人用动物实验证明:大黄能明显增强小鼠消化道推进性运动和推进速度,产生明显的泻下作用,并初步证实大黄的泻下效能是由大肠内水份和钠离子的分泌增多所致。
②胆系感染与胆石病
其临床表现类似《伤寒论》所载结胸证或少阳阳明合病,也可按“胆心痛”“黄疸”辩证治疗。焦东海等人报道用单味大黄治疗急性胆囊炎,每次30-60克,每隔1-2小时服1次,待患者排便5-6次,腹痛等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并配合对症治疗,疗效较好,无副作用。但应除外有手术指征者。天津南开医院统计了我国13个单位运用不同的总攻方案,共治疗胆石症582例,排石率为70.2%,死亡率0.6%。其中每个总攻方案中,均以大黄为主药。据观察用大黄一类的泻下药治疗后,胃管内有大量浑浊胆汁出现,大便畅通后,病情迅速好转,充分说明大黄对本病确有良好疗效。青岛市医药工业研究所还证明大黄的利胆作用比茵陈强,并能降低十二指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肠蠕动。
③急性阑尾炎
应用巴黄丸(巴豆﹑大黄),具有剂型小,效力快的优点。一般在服用后3-5小时即可排便,无效时可加量使用,临床未见中毒反应。另外以大黄为主的方剂,《金匮》大黄牡丹皮汤化裁治疗病例,国内已达数万,近期疗效多在80%以上。对单纯性或早期化脓性阑尾炎,重用大黄通下常能及时控制炎症,减轻疼痛。实验证明:大黄牡丹皮汤能加速阑尾腔内钡剂的排空,有利于梗阻及炎症的消除。大黄具有分泌性泻下作用,对肠内容物的推进作用较明显,对粪性腹膜炎脓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半数以上患者避免了手术治疗。其综合报道的死亡率:也由国外报道的6—8%将至1%以下。
④急性胰腺炎
我国的胰腺炎多继发于胆系疾病,在治疗时也同样注重下法。通里攻下的大黄是治疗的主药。有报道单用大黄,每次用30-60克,每隔1-2小时服1次,用药至腹痛等症状减轻,尿淀粉酶于白细胞下降后逐渐减量。未见到明显泻下作用,可加大用量。共用此方法治疗100例,全部病例均有明显疗效。有人研究证实,在试管内,大黄煎液明显抑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亦有报道:以大黄为主的清胰汤Ⅰ号可明显降低胰消化酶分泌。
此外,对烧伤﹑新生儿疾病﹑消化不良﹑病毒性肝炎等治疗有着确切的疗效。
总之零碎地将大黄的效价作一表浅的报道,于中医的传统理论﹑脏腑学说﹑药物功效等没有相关联的研究。因此,要用科学的方法和理念去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