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价值分析

唐静

(丹棱中医医院;四川眉山620200)

【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20例无痛人流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4年5月到2016年3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使用丙泊酚加芬太尼复合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SP02(98.12±0.71)%、HR(89.13±14.33)次/分、DBP(78.33±8.11)mmHg、SBP(117.13±9.23)mmHg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SP02、HR、DBP、SBP指标,保证无痛人流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手术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无痛人流;丙泊酚复合麻醉;临床价值

无痛人流是指采用一项麻醉方式实施无痛终止妊娠的手术方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而在手术中采用一项安全、有效、镇痛效果良好的麻醉药物极其重要,丙泊酚具有舒适、苏醒快、诱导迅速等特点,但是由于该麻醉药物在手术中存在循环抑制、镇痛不全等情况,导致麻醉效果不佳[1-2]。因此,我院对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见本文描述。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收取我院120例无痛人流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4年5月到2016年3月期间。

观察组;年龄在27~39岁之间,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3.15±1.27)岁。

对照组;年龄在29~40岁之间,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3.45±1.16)岁。

观察组无痛人流患者、对照组无痛人流患者各项资料,差异不明显,能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在手术前应告知患者禁水、禁食,进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患者动脉血氧饱和度和HR、BP,开放两组患者上肢静脉,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采用鼻导管进行吸氧。

对照组无痛人流患者采用丙泊酚麻醉(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给药速度为60mg/min,待患者意识完全消失后实施无痛人流手术)。

观察组无痛人流患者采用丙泊酚加芬太尼复合麻醉(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1ug/kg芬太尼,在30秒内注射完毕,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待患者无反应后进行无痛人流手术,手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追加20mg丙泊酚,患者SPO2指标下降至92%左右时,给予患者进行面罩吸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无痛人流患者麻醉后的SP02、HR、DBP、SBP指标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将两组无痛人流患者麻醉后的SP02、HR、DBP、SBP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处理,SP02、HR、DBP、SBP指标使用t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无痛人流患者麻醉后的SP02、HR、DBP、SBP指标变化进行对比后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手术前,观察组患者SP02、HR、DBP、SBP指标和对照组无差别(p>0.05),经过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P02(98.12±0.71)%、HR(89.13±14.33)次/分、DBP(78.33±8.11)mmHg、SBP(117.13±9.23)mmHg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近年来,无痛人流手术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而在手术中实施一项有效的麻醉方式能显著提高手术效果[3],因此,我院对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其麻醉效果。

芬太尼为临床上新型u受体激动药,具有镇痛作用强、起效迅速等优点,对患者呼吸抑制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轻。丙泊酚具有停药后恢复迅速、作用持续时间短、起效迅速等优点,我院通过将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应用于无痛人流手术中,其与单用丙泊酚效果相比较,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具有苏醒时间短、镇痛作用强等优点,为无痛人流患者首选的麻醉方式。

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SP02(95.12±0.71)%、HR(89.13±14.33)次/分、DBP(78.33±8.11)mmHg、SBP(117.13±9.23)mmHg优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SP02、HR、DBP、SBP指标,保证无痛人流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手术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媛,李晴宇.丙泊酚复合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06(17):99-100.

[2]陈金星,魏青.米索前列醇联合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11):15-16.

[3]金月芳,倪振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麻醉伍用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流术中的效果观察[J].海峡药学,2013,25(3):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