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群玲(永年县第七中学河北永年057150)
1.要带着饱满的激情走进课堂
新标准,新教材要求我们用新的理念去诠释教师与教学。在新的背景下,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学生的伙伴,成为学生的沟通对象,进行无障碍交流,要让课堂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才能让学生学习语文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是以情感为基础的,一个语文老师光靠呆板的冷冰冰的说教,没有诗人或者艺术家一般的情感投入而能成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魏书生的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钱梦龙的艺术教学手段,这些特级教师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的情感投入,在于他们对文章有一个情感深入的过程。由此我深深地感到:一个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全身心投入,才能披文以入情,才能激起和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要导引学生情感投入首先是老师自己的情感要投入,要导引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首先是师生要在教学中由景入情,依情达意地进行情感交流。以文本的对话始终着力于一个“情”字,只有教师、学生、文本形成三位一体,学生才能迅速把握课文。但是,有的语文老师却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变成支离破碎的不相连贯的孤词独句,把鲜活的艺术形象变成黯然的模具标本,把雄辩的论证变成枯燥的分析,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投入和交流。
要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焰,教师首先要点燃自己的情感。阅读教学是一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的过程,只有情深才能感人,这样的阅读教学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重视学生阅读感受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代替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文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程标准》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为落实这一要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的分析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要指出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等。
3.要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建构主义认为,在知识构建的过程中,学生对旧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经验为基础的,对新知识的摄入实际上也是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长期以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感情体验,将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将书本里的各类语文知识点的分析上,语文教师大多强调课文的背景、分析、评价与结论,学生大体处于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位置。这样,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活情趣与人文魅力。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尽管初中学生阅历有限,但绝大多数语文所叙述或描绘的,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实,揭示的也是学生能够理解的事理。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尽可能将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与生活世界当作课程资源,以学生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促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新知识。
4.要以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基调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个性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形成一种自主的、和谐的、不同于他人的独立人格。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有机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应从预设封闭走向生成整合,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由课内向课外、由课堂向生活、由语文向人文拓展,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人格发展整合起来。语文阅读教学应从静态理解走向动态感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独特体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相机点拨,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领悟、体察阅读内容,并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特别应从统一求同走向多元创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大力营造浓郁的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在批判继承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比较、联想,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多维发散,系统组合,使之跳出复制性思维的框架,充分释放多向探索的潜在激情,突破陈规陋习的束缚,优化其语言思维品质,发展其独立自主、求新求异,张扬学生言语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言语主体的创新实践能力。
5.要关注学生的语言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探究,深刻体会作者对语言的推敲和锤炼,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阅读教学在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应该重视的问题很多,在新课标下,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创新,尤其是语文阅读应与时俱进。针对阅读教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强化学生学习过程,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阅读,提高阅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