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执法用枪模拟实战训练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公安民警执法用枪模拟实战训练思考与实践

刘宇

(大连警察学院鞍山分院警务实战教研部,114000)

摘要:本文采用访谈法、实训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模拟教学融入到公安民警射击训练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参训民警对模拟训练认同度较高,训练过程与执法实践贴合。可以将模拟训练应用于公安民警的执法用枪能力培训教学中,帮助参训民警提升武器在执法实战中的应能力,做到依法、规范、安全地在执法中使用武器。

关键词:公安民警;模拟教学;射击训练

前言:

模拟训练是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实际工作中可利用的资源、约束条件和工作过程模拟化,学员在假定的工作情境中参与活动,学习从事特定工作的行为和技能,提高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飞行员的训练,飞行员在上机飞行前都经过无数次飞行模拟器训练,通过测试后才能上机进行试飞训练。公安民警射击训练也可以通过一系列手段模拟或还原现场执法用枪的状况,将原有的射击技能与执法环境相结合,以达到技能贴近实战的目的。

模拟实战射击训练可以让参训民警置身于执法现场进行射击训练,体验真实环境带来的压力,感受压力环境下的现场执法用枪,提升在压力环境下合法、安全、有效地执法用枪能力。

一、危险压力下公安民警执法用枪常见问题

(一)转身跑单手向后射击

面对刀斧等锋刃凶器袭击时转身跑,边跑边向后单手射击,在跑动与无视线控制状态下盲目开枪,是公安一线民警执法用枪的常见问题之一。这种用枪问题极易造成误伤群众的情况,同时也无法保证准确击中违法犯罪嫌疑人。这个问题的产生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建立起来的一种反应,但是这种反应所催生出的行为有时候是错误的而且会产生严重后果,典型案例如2015年9月深圳宝安区民警处置持刀行凶男子。

(二)射击战术动作变形

射击战术动作变形是面对危险压力下另一个问题,这种问题的出现也是人体本能反应的一种表现。公安民警的常规射击训练是以双固定模式完成的,即固定的射击靶标,固定的射击位置,按照规范的程序完成射击训练。但是,长期的这种训练模式易导致惯性适应,一旦在处警现场发生情况突变,不按照惯性模式进行,打破了这种惯性适应,会使人紧张而不知所措,在紧张忙乱中出现射击动作变形的问题,无法保证射击的准确性。典型案例有2010年6月广西河池东江镇民警现场处置砍人凶犯,向嫌疑人近距离连开5枪没打中,其主要原因就是过度紧张,导致射击动作变形所致。

(三)面对危险压力枪支误操作

由于常规的射击训练只重视射击的精准性,很少将枪支操作融入到射击训练中,由于缺少射击和用枪戒备过程中安全操作的训练内容,缺乏训练经验很多民警没有掌握如何在用枪的同时保证用枪安全,这种问题会导致处警现场用枪出现很多武器误操作的情况,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典型案例有贵州民警张磊开抢事件、大连铁锤袭警开抢事件。

二、模拟训练实践探索

根据2017年—2018年辽宁警官学院鞍山分院教科研校级课题研究工作要求,笔者将模拟训练引入到射击训练教学中,以模拟方法还原公安民警在执法现场用枪环境与压力,让受训学员通过相应情境压力,体验现场执法用枪感受,感知执法现场使用枪械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问题融入到射击训练之中,在训练中提升能力,对问题进行纠正。

首先,笔者用移动靶标代替固定靶标,将靶标的活动方式模拟成现场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左右踱步与前进后退等运动方向,靶标选用刀斧砍杀模拟靶纸,射击过程中有一人配合操控靶标模拟嫌疑人倒地,后退、静止、左右踱步、冲砍等一系列行为,让民警自行判别射击的合法条件与时机,进行射击,将传统射击训练的口令指挥方式变为自主决定方式。以这种方式训练民警对用枪射击违法犯罪嫌疑人法律条件的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对参训民警射击站立区域进行固定化限制,不让他们因面对靶标冲砍而产生背逃动作的下意识反应,以限制性条件提醒参训民警克服面对刀斧追砍时转身的下意识反应,保持正确的射击方向和技战术动作。最后,将训练用弹分为两轮次进行训练,中间进行一次更换弹夹,子弹上膛关闭枪支保险,将枪装入枪套,再从枪套内出枪开保险直接射击。通过这个训练过程体验枪械关闭保险后的安全状态,达到能够自如地在实战环境下掌控枪械安全,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三、训练效果调查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回访,总结实践成效。笔者先后对模拟射击授课的三期警衔晋升民警进行问卷发放,发放问卷370份,回收370份,有效问卷357份。结果显示,参训民警在此前无一人接受过模拟实战射击训练,所接受射击训练全部为基础的15米精度固定目标射击和7米距离固定目标快速射击。调查结果显示学员中有107人能在移动靶标接近自己四米以上距离内完成击发,如果在实战中不能在这个距离以上完成射击,击中违法犯罪嫌疑人,民警自身会出现受伤和牺牲的危险。从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可以发现,固定靶标射击训练使民警仅对枪械的精准射击技能有所掌握,但将技能应用于实战就会出现断层。这个断层问题恰恰证明了由于多数民警没有针对犯罪嫌疑人使用过武器,又缺乏相应的模拟训练,在使用武器时对执法对象行为变化不能准确预判,从而出现各种使用武器时的慌乱表现,其中包括对武器最后安全击发距离的把握不足。所以模拟实战射击训练可以使参训学员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以后的训练中加以纠正和强化,也可以使参训民警通过模拟练习建立起这种反应机制,使技能与实战相结合更加贴近,将技能转化为能力。另一方面,问卷调查显示有298人感受到移动靶标向自己冲砍时有临战压力感,有210人出现下意识后退躲避的危险动作行为。从这两个问题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于动起来的模拟目标参训民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感,对于面对模拟目标出现冲砍行为时产生下意识后退,也是源于生物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通过这种训练手段让参训民警充分体验到执法用枪时可能出现的这种反应,了解反应的产生原因,并通过训练克服这种反应。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每期授课民警中有过用枪执法实践的民警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用枪执法的实际情况与训练方法之间的具体差异,了解他们实际用枪过程的心理状态,和现场所面临的压力感受。接受访谈民警认为模拟射击的训练与现场实战状况具有一定相似度,且会对射击前产生干扰与压力,多次训练可以使自己用枪执法压力感因有过类似适应性训练所减轻,同时也能通过保险开关操作的反复练习效地保证用枪安全。

四、结论

通过授课实践和课后回访结果综合分析,只有将技能与技能应用环境相结合进行训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问题中总结经验将技能转化成能力。结合授课实践与授课后对参训民警的调查和访谈得出结论,模拟实战教学法在保证安全情况下可以应用于公安民警执法用枪实弹射击训练和教学,且具有一定训练成效。还原民警用枪执法的典型案例,将现场带进射击训练可以使参训民警对实战中武器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加深认识,体验基础射击训练所掌握技能在实战应用中的区别,在模拟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体验区别,再通过训练进行完善,总结经验为实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国璋.仿真模拟实验射击研究.公安教育.2017.2

[2]韦益毅,盛大力.以实战运用为导向的警用手枪快速指向性射击训练方法研究.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6.3

[3]盛大力钟兴龙.警察手枪实战应用射击研究.公安教育.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