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西鸡矿医院心内二科;黑龙江鸡西1581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及心衰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超声心电图对其病因及心衰类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冠心病高达63.75%、高血压占61.25%、高血压性心脏病占10.83%、肺源性心脏病占0.71%、风湿性心脏病占0.50%、贫血性心脏病占0.08%、先天性心脏病占0.13%、扩张型心肌病占0.58%、退行性心瓣膜病占0.63%、其他占0.25%;其中单个病因占25.42%、两个病因占52.08%、三个病因及以上占22.50%;其中舒张性心衰占49.17%、收缩性心衰占31.25%、混合性心衰19.58%。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常见病因以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其中占两种病因的患者高于单个病因和三个病因及以上,舒张性心衰患者多于收缩性心衰及混合性心衰。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老年;病因;心衰类型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8)18-0343-0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也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加上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增高,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也呈显著上升趋势[1]。相关研究表明,心衰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其猝死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5倍[1]。因此,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病学及老年病学的重要内容[2]。鉴于此,本研究对240例慢性心衰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病因构成并分析心衰类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142例,女98例;年龄60-85岁,平均(75.21±3.17)岁;根据超声心电图对其病因及心衰类型进行分析,根据心功能符合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2]分级Ⅱ-Ⅳ级,Ⅱ级75例、Ⅲ级91、Ⅳ级74例。
1.2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3]诊断标准,经心电图及X光片检查确诊;②四肢功能、理解能力正常;③有基础心脏疾病,且至少有1项心血管指标异常。(2)排除标准:①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者;②伴有严重性肝肾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
1.3方法(1)基础病因:①冠心病:心电图负荷试验检查显示心肌缺血,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成像技术检查动脉出现狭窄,且出现心绞痛症状,曾做冠状动脉造影及予以支架植入治疗;②高血压: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内诊断标准,即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③肺心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肺动脉高压、右室增大者,经血液检查中性粒细胞增加,白细胞总数增高,且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肺疾病;④风湿性心脏病,经X线检查显示心脏及肺部改变,既往有急性风湿热或风湿活动病史。⑤瓣膜退行性病变: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关闭不全或瓣膜或瓣膜开放受限联合病变,且查检发现心功能失代偿、心脏杂音。(2)心衰类型判断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ATL-5500,用流速指标测定A峰峰值流速、E峰峰值流速及其比值(E/A),探头频率为2.5MHz;左室射血分数LVEF≤50%为收缩功能退,E/A<1.2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两者均有为混合功能减退。
1.4评价指标(1)记录入选患者原发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贫血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退行性心瓣膜病及其他。(2)记录患者病因频数聚集情况,分为单个病因、两个病因及三个病因及以上。(3)比较入选患者心衰类型,分为舒张性心衰、收缩性心衰及混合性心衰。
2结果
2.1病因占比入选240患者中:冠心病153例(63.75%)、高血压147例(61.25%)、高血压性心脏病26例(10.83%)、肺源性心脏病17例(0.71%)、风湿性心脏病12例(0.50%)、贫血性心脏病5例(0.08%)、先天性心脏病3例(0.13%)、扩张型心肌病14例(0.58%)、退行性心瓣膜病15例(0.63%)、其他6例(0.25%)。
2.2病因频数分布入选240患者中:单个病因患者61例(25.42%)、两个病因患者125例(52.08%)、三个病因及以上患者54例(22.50%)。
2.3心衰类型入选240患者中:舒张性心衰占118例(49.17%)、收缩性心衰占75例(31.25%)、混合性心衰47例(19.58%)。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由多种病因造成,近些年由于冠心病、高血压逐年升高,该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冠心病,已成为老年患者慢性心衰的首要原因[5]。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疾病可通过不同机制导致舒张性心衰,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原因,且病死率较高。因此,采取有效治疗手段,积极干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不利因素,针对心功能异常本身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纠正所有可逆性的致病因素,以降低冠心病及高血压发病率。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心脏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治疗手段恢复血运重建,使冠心病的死亡率下降,从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机会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选患者中基础疾病以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为主,两种病因患者占52.08%,单个病因占25.42%,常见心衰类型为舒张性心衰高达49.17%。表明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降低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对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具有重要影响。此外,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呼吸道感染患病几率减少,从而使肺源性心脏病患病率减少;同时,还应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冠心病及高血压,对降低慢性心衰的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6]。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中主要以舒张性心衰为主,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等,在治疗上应考虑到心衰的多病因性,降低冠心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以减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病。
参考文献
[1]张健,张宇辉.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05):413-416.
[2]李春雨,姜婷,王魏魏,等.急诊抢救室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分析及治疗现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10):1009-1012.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心血管杂志,2011,39(07):579-616.
[5]秦牧,于胜波,孔斌,等.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08):1144-1147.
[6]于彤彤,王传合,王菁菁,等.高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5(12):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