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棱市中医院1575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140例脾肠病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作观察组7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和对照组70例(采用西药对症药方予以治疗),比较它们的临床疗效。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94.29%优于对照组65.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2=5.68,P<0.05)。结论:在脾肠病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比西药对症药方疗法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加大临床应用以及推广力度。
关键词:中医辨证;西药;脾肠病症
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clinical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treatmentofinternaldiseasesofthespleenandintestines.Methods:theobjectofthisstudyistoselect140casesofspleenboweldiseasepatients,retrospectiveanalysis,andwererandomlypidedintoobservationgroup(70casestreatedbyTCMtreatment)and70casesofthecontrolgroup(treatedwithwesternmedicineprescription),comparetheirclinicalefficacy.Results:intermsoftotalefficiency,94.29%of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65.71%),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x2=5.68,P<0.05).Conclusion:intheclinicaltreatmentofpatientswithspleenandintestinaldiseases,TCMtreatmentismoreidealthanwesternmedicineforsymptomaticprescriptions,which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andpromotion.
Syndromedifferenti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esternmedicine;spleenintestinaldisease
脾肠病症属于一种相当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有腹胀、腹痛以及食欲不振等,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选用适宜的治疗方法尽快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便显得尤为重要了[1]。有鉴于此,本文选取140例脾肠病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观察组7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和对照组70例(采用西药对症药方予以治疗),比较它们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就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94.29%优于对照组65.71%,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140例脾肠病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7例和33例,年龄25~77岁,平均(55.2±3.1)岁,病程3.5~11.5个月,平均(6.4±1.2)个月;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6例和34例,年龄26~79岁,平均(57.2±3.4)岁,病程3.7~11.8个月,平均(6.7±1.3)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观察组70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西药对症药方予以治疗,详情如下:
1.2.1观察组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方法予以治疗,具体药方组成如下[2]:云木香8g,党参、茯苓、白术、麦芽以及枳实分别为20g,炙甘草12g,槟榔、厚朴分别为15g,干姜8g。用法:用水煎服,每天1剂。
1.2.2对照组
采用西药予以对症治疗,全部为口服药物[3]:维生素B1,每次20mg,每天3次;吗丁啉,每次8mg,每天3次;雷尼替丁,每次100mg,每天2次。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1个月的治疗之后,对两组临床疗效予以比较。
1.3治疗标准
治愈:患者所有症状均消失,2个月内未再次发病;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没有任何改善甚至有加重的趋势[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治愈36例(51.43%),有效30例(42.86%),无效4例(5.71%),总有效率94.29%(66/70);对照组:治愈26例(37.14%),有效20例(28.57%),无效24例(34.29%),总有效率65.71%(46/70)。就总有效率而言,观察组94.29%优于对照组65.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x?=5.68,P<0.05)。
3讨论
3.1内科脾肠病症概述
脾肠病症属于一种相当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不仅病因复杂,同时还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对于该病患者而言,其大多伴有胃痞隐痛、嗳气不爽或者食欲不振等诸多胃部病症,而此类病症往往和心情以及饮食存在一定的关系。该病患者的胃在长期负面影响下会慢慢变虚,出现气虚胃弱以及气息不顺畅等不良现象,进而发展成胃胀痛,最终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降低其生活质量。
3.2中医辨证疗法分析
对于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而言,其关键之处在于辨证这两个字,所谓辨证指的是通过全面且细致的观察,予以系统分析而得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脾肠病症的主要表现有腹胀、腹痛以及食欲不振等,所以,中医学理论认为该病的症结集中体现在胃部。文中中药配方的主要功能在于补益脾气,与此同时,发挥行气、活血的功效。槟榔能够消积食滞,从而实现对腹脘胀痛的有效治疗;云木香能够理气疏肝,从而起到健脾消滞的治疗效果;茯苓能够健脾和胃,从而起到宁心安神的效果;厚朴能够降逆平喘,从而起到行气消滞的效果;白术能够健脾益气,从而起到燥湿利水的效果;枳实能够有效消除痞满胀痛;灸甘草能够补脾和胃,从而实现对脾胃虚弱的有效治疗;干姜能够温中散寒,从而起到温肺化饮的效果;麦芽能够健脾开胃,从而起到行气消食的效果。
3.3中医辨证疗法和西药对症疗法的比较
由治疗结果可知,中医辨证疗法的总有效率94.29%优于西药对症疗法的总有效率65.71%,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相较西药对症疗法而言,中医辨证疗法在脾肠病症的临床治疗中更具应用优势,这是因为其不仅激发了患者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同时实现了对生物医学、社会以及心理等资源的有机运用[5]。
总而言之,在脾肠病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辨证治疗方法比西药对症药方疗法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值得加大临床应用以及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熊茂升.中医内科脾肠病症72例临床探析[J].当代医学,2013,21(36):148-149.
[2]覃崇宁.中医治疗内科脾肠病症的疗效观察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3(15):109-110.
[3]殷洪伟.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19)07:1-2.
[4]保玉琴.中医治疗脾肠病症40例临床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4,26(01):56-57.
[5]李光.中医内科脾肠病症的临床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2):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