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之如何学古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中学语文教育之如何学古文

武文娟

西北工业大学启迪中学武文娟

摘要:古文学习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难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以为老师与学生共同配合,从读、练、学三方面加以练习即可解决古文学习的难题。

关键词:古文、读、练、学

古文学习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鸿沟险峰,因此作为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这一方面的不足,并能及时帮助他们客服困难,使得古文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另一种语言,直至能够内化到他们内心,为他们的语言系统形成、语言符号输出服务。

本轮高一年级语文同课异构课题是《游褒禅山记》,这一课的教学使得我对中学生古文学习难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并以此轮公开课为基础,对中学古文教学方法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古文因为距离中学生距离遥远,因此与学生有着天生的陌生感,要打破这种陌生感,作为教师就应当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

一、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便一直秉承的读书之法,然而怎样读,读什么却是作为中学教师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以为,在引导学生读古文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两点:其一,读出美感。古文之所以流传千百年而不衰绝,一方面是出于中国人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与学习,另一方面则是这种古老的表达方式一直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释放着它千年不朽的光彩。那优美的音韵,那考究的平仄,是古文之美的外衣,读来如山泉叮咚,悦耳娱心。那宏达的议论,那酣畅的纵横,是古文之美的装饰,读来如激流瀑布,震撼灵府。这些美丽,是只有在放声诵读,反复领悟后方能感知到的,对于古文而言,唯有朗声而歌,才能含英咀华,因此读出音韵之美是学习古文的一大旨归,它无关逻辑,却总通情感,它无需道理,却成就悟怀。其二,读出情感。古文是古人之文,文章则是心灵外现,既然文如其心,那么诵读古文,从某一层面上讲便是在与古人作一次深入的心灵沟通,既然是沟通,自然要以感情交流作为最终目的,而诵读就是架起中学生与异代之人情感的沟通桥梁,读是交流,多交流方可知其情。因此只有在深入理解作者后方可读出古文之味,或者说,多读多思,古人之情便自然呈现了。因此,读古文不是告诉学生哪里该重读,哪里该轻读,哪里该促读,哪里该缓读,而是应当在学生朗读与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以自己的性灵体会作者的文心,最终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声音演绎古人的文字,当教师从学生的音调中听出语气波澜,喜悦悲伤,便已经说明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与古人的一次情感沟通,其收获不言而喻。

二、练。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练习,练习是将教师传授的知识通过反复思考内化为自己心灵感受的最便捷的方法,在古文学习中,练习也必不可少,我以为古文练习应关注两大方面:其一,练习主问题。任何文章的学习都不能离开对主问题的解答,只要能够顺利解答贯穿文章始终的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便已经完成了对文章思考的大半内容,因此古文学习,一定要在辅助学生踏实完成字词意思逐个梳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答文章主问题,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主问题的掌握,预示着学生已经基本理解文章结构与作者情思,因此这一学习过程不可缺少。其二,练习读后感,语文学习无非两大内容,一为接受,一为输出,接受是感悟,是体会,而输出则是书写,是表达,在日常学习中,语文教师便都较为注重在课文引导的基础上诱发学生的思想感怀,使他们愿意以课文为原点去思考更多的人生哲学与生命美学问题,在古文学习中,读后感写作依然应当遵循这一原发性原则,但是,我以为,与一般课后读后感写作不同,古文读后感写作,应当引入作文写作内容,即以学习到的古文为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这既能锻炼学生对文章作课后的进一步思考,又能使得学生理解材料作文的写作方式,同时为学生今后在面对高考古文类作文材料时打下一定的思维基础。

三、学。

古文学习过程自然离不开对新知的学,学是提高的基础,学是祭奠的源泉,有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与自学获得,然而有些知识则必须通过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方可获得。学生最需要学的也就是教师最应当为学生介绍的,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为背景内容,学背景是基础,对古文的理解常常出现困难,是因为学生对遥远时代与遥远作家有诸多不解与疑惑,即对背景知识材料掌握的不够到位,因此教师就应当成为学生的知识库,为学生提供这类知识,任他们从中取用对理解文章有用处的有效信息,方便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更深入的理解作家作品与时代事件。二为迁移内容,学迁移是能力,学生对于古文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课本本身,而应当以课本为出发点,发散思维,学会古人写作古文的思考方式,并且能够通过学习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如若做到这一点,便意味着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通过熟悉的内容与知识点理解并解决陌生的文章与问题,因此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古文之中则是学习古文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古文教学若能做到读、练、学三点,便可使得学生的学习游刃有余,不离其宗而掌控变换,可以无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