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华(宁波市第二医院315010)
【中图分类号】R2-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2-0410-01
中华传统医学道德具有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医学史上著名的“医乃仁术”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它强调医生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我规范方面,运用行医施药来实现仁爱爱人、济世救人的理想,它表达了中国古代医者的道德信念。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医学道德的主流。
医是活人为务:《千金要方》提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强调人的是生命是宝贵的,以拯救人的生命为天职的医学事业是神圣的。正是在这传统道德信念的熏陶下,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医学道德心理结构和行为模式,铸成我们中华医学传统道德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石。
医是仁爱救人:“仁爱救人”强调的是重义轻利的原则,在道义与功利关系处理上,“道义”优先是中国传统医德价值观的主要倾向,它强调医者必须以病人利益作为自己最大利益,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之责的医者,在行医中必须具备清廉仁爱精神。
医以一心赴救:医者必须谨慎小心,认真负责。不辞劳苦,不避艰苦。同时注重将道德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统一作为自身的根本追求。医者应充分肯定个人作为道德主体的能动性,充分重视个体的修养实践,强调要将道德认识付之于行医过程中,提倡“躬行实践”。从而使得中华传统医学道德具有了实践的品格和旺盛的生命力。
一中华传统医学道德的时代符号
中华医学传统美德是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历经了现代化思潮及政治经济冲击之后,中华医学道德的优秀传统日益为世人所淡忘,甚至有人感叹中华传统医学道德只有在“历史博物馆”里才能找到它的身影。金钱至上,亨乐主义盛行,医德环境令人忧思,医患关系日趋紧张。人们在医德评价中频频使用“滑坡”、“失范”、“低下”、甚至“沦丧”等词汇来表达对医学道德现状的感叹,让人触目惊心。
在现代医学中,中华医学道德的优秀传统有否必要传承下来?在当前社会还有没有继续发挥作用的生机?在现代医学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还有没有必要继续弘扬中华医德的优秀传统呢?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弘扬中华传统医学美德不但是振奋民族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更是对医务人员重塑良好形象,保障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当前和谐社会的建设。医德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医者医德的好坏,涉及千家万户。许多事例证明,当我们的医务人员发扬传统美德,精诚地为病人诊治疾病,使他们不但解除了肌体的病痛,而且精神上也受感染时,就有力地推动着整个和谐社会建设。
有利于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医学传统美德强调医务人员应具有比其他职业更高的道德修养,有高尚医德修养的医务人员,才能一切从病人利益出发,以一心救治病人。因而只有培养具备德才双罄的大量医学人才,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有利于加强医院管理,促进医疗事业的改革发展。在医疗改革关键的现阶段,强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职业道德准则显得更加重要,否则,医院管理工作都难以开展,医疗事业的改革发展发展当然更无从谈起。因此继承和发扬医学传统美德,培养医务人员高尚医德对促进医疗事业整体发展意义重大。
二传承传统美德陶治高尚情操
在目前利益多元化的社会生活中,为了有效地纠正目前我国社会中人们在人生价值取向上从实践到理论上的混乱,除了坚持“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誉感,反映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这个正确价值导向外,还必须发掘炎黄文化中人生价值方面的富有生命力的遗产,坚持中华传统医学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聪明理达,不可任,非廉洁淳良,不可信。”;医学传统美德要求学医者,先要学做人。传承优秀的传统医学美德核心继承和发扬是医者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关键点是医者良心,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形成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论能力,强调到自己心中寻找美丑善恶的标准,积极向内探索,追求美德的“自律”。在没有任何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都能保持高度的道德情操。传统道德修养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提倡一种刚建有力积极入世的精神,主张踏踏实实地从我做起,体现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倡“知行统一”,通过自律,在慎独中而完善自我理想人格。
“剔除糟粕,吸取精华”;道德本身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剔出糟粕,吸取精华的升华过程,加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不能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它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美德,继往开来,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对待中华医学传统道德,无论是扬还是弃,都必须树立科学的对待态度,也就是有分析有鉴别的“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批判继承态度。从现实的国情出发,从现实的社会,政治从现实的需要出发,对传统道德进行认真的梳理总结,分辨和提炼出适合当今时代的优秀道德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另外,要用发展的眼光,在对传统道德进行取舍选择之后,依据现实情况作出创造性的补充或拓展与新时代相适应新道德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弘扬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统一,才能让扬弃后的道德既体现传统美德,又反映时代特点,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建立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相配套的社会主义医学道德,使之成为全体医务医务人员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三承“古”厚“今”积极入世迎接挑战
中华医学道德的发展升华,是时代赋予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我们应当从现实实践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对中华道德的优秀传统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诠释和阐发,使之成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加以发扬光大。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正视当代中国道德面临的新挑战。
挑战之一:来自于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各国文化交流日趋深入,这势必会给现时道德生活带来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中华医学道德的优秀传统就应当与时俱进,积极吸取世界各国优秀的道德文化成果,特别是当代发达国家的先进医学道德理念,以充实中华医学道德的时代内容。
挑战之二:来自于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诊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老一代医人知识上的权威性受到挑战,知识权威的丧失就直接威胁到道德权威的确立,中华医学道德的传递一直靠的是老一代人的道德权威而延续,道德传递断层的产生。因而将迫使中华医学美德在传承方式作出相应地跟进,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情况下继续发挥好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挑战之三:来自于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发展到今天,长期以“医者为尊”为基础的旧平衡被打破,医学科学的发展也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现代科技发展,医患关系要求迅速从医者主导型模式转换为医患间友好的平等--朋友式关系。这就更应该要求医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己任,迅速转换角色,以适应新医患关系。
明代潘楫在总结前人医德思想时说:“医乃仁术,有疾而求疗,不啻求救焚溺于水火也,医乃传仁慈之求,须披发樱冠而救之可”。中华医学传统美德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道德之精髓,我们必须做好传承这篇大文章,使它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在新的世纪光彩耀人、泽被千秋。
参考文献
[1]医院文化读物丛书《医学传统美德》徐善兴.